地方旅遊事業興起,遊團也好、散客也罷,都會想一嚐馬祖在地口味,其實我們現在要跳脫馬祖只有海鮮招牌的框框,除了近年打紅酒糟以外,在地的傳統點心也可以端上桌,絕對不輸給大魚、大肉。
不知是長期舊念,還是作東面子,總認為沒有大魚、大肉不像宴客,地方小點心、食品是上不了桌面;說真的,這是太死守了,以現代飲食觀念及美食取向,在地的東西才是最大的誠意,也是最大特色,不要說在地人喜歡古早味,連外來的遊客也喜歡。
以馬祖餛飩而言,山隴一家早餐店賣60元的餛飩,已是馬祖小吃的代名詞,多少遊客指定食品,那樣一碗令不少遊客回味無窮;再者,鼎邊糊(鍋邊)也讓外來人士讚不絕口。
隨著消費族群的轉換,餐廳大盤魚肉的菜餚已有褪色之勢,取而代之的是在地菜及小碟風味;大桌擺宴的風尚也消退,新興當紅的是,不受客人人數的隨意小吃,地方業者必須調整經營型態、方式,不能只枯等顧客光臨,而要以新的型態招徠顧客上門。
這幾年,主打在地特色菜的小館生意有看好之勢,旅遊旺季一桌吃完,接著一桌又來,價格便宜,但桌數多,一樣有同樣的報酬。
在地菜從紅糟炒飯、酒糟肉、魚及蛋酒,搭配自製老酒,紅了在地風味菜餚之後,地方大型餐廳配合在地食客及遊客需求下,也做了部份改變;之後,打出地瓜籤飯,完全以本地菜單作為主打,竄起了名氣。
我們在地的食材特色,除了紅糟打紅之外,再來的是傳統點心也可做成菜單,如龜桃、米時(內包紅豆)、白丸等,都可以製作成甜食上桌,不但可以吃得飽,也可在飯后品嚐風味。
吃,這個行業不會沒落,只會冷清,但要看如何用心,炒熱這塊市場。
打紅酒糟菜餚後的再思考
- 200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