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最後還是擁抱傳統的快樂,馬祖在半個世紀之後,有了開發、經營的生活過程、成長,人們開始尋找那份懷舊的深層觸動,不單單是在地人士在尋覓,連外地的遊客也會喜愛那種感覺,如台灣各地老街受遊客歡迎,就是成功案例。
台灣各地老街近年快速蔓延、竄紅,那是在地的東西,加上這十幾年來,聚落社區改造的推動,老街更有生命力,有名氣的在週末假日幾乎都是滿客,吃的、玩的,具有懷古味道的深受歡迎。
馬祖自民國八十五年前後從聚落保存觀念引進到推動,這幾年在各島也擦出了火花,如社協成立、活動開辦及情境氛圍經營,有不錯的成效。
不過,現在遭遇兩大問題亟待解決、落實,一是改造計畫延續性,尤以改造這項工作,需要持續的注入,不是社協成立之後熱個三分鐘就停止,每年都要有計畫性在做。
以各村遭遇的最大瓶頸,在於執行人力、能力兩種,人力還是不足,都是固定少數幾個在推在做,大家的熱忱度還是不夠;再者,是能力,此時此刻最需要填補是計畫思考、撰述的能力,因為多爭取計畫補助,仍是靠策劃及文字撰寫能力,我們希望的是能結合退休的公教人員,他們具有行政經驗、背景,在這方面的工作不會有大問題。
二是住民持續配合的問題,一個嘉年華活動一天就沒有了,一年當中剩下的三百六十四天還是空著,若是如此,年年只有熱鬧一天,也永遠熱不起來,鬧不起來。
活動只是搭配、帶動,在活動之後,住民、社區發展協會還是要多討論、溝通,以建立共識,如何就村落特色意象的建立、在地小型產業再起,再配合大街的小吃、遊業,逐步把它架構做起來,味道弄起來,以活絡整個聚落的生計。
以秋節鐵板大街的系列活動,是很成功的版本,我們希望這個版本先從版樣一個區塊、一個街角做起,以為將來拼湊出大街的氛圍。
尋找馬祖老街的生命力
- 200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