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日縣長」活動成效看觀光宣傳

  • 2009-10-20
 小活動、大效果,花最少的錢,至少六萬人知曉、參與,不但加深了馬祖印象,我們也行銷了馬祖的意象。「一日縣長」網路有獎徵答活動,從選中至馬祖「上任」並到議會「備詢」,這個活動非常成功。
 先不說活動的意義,光是參與活動的就有六萬人,這六萬人從資料搜尋、填答的參與,加深他們對馬祖的印象度。
 再說,公佈抽中者到馬祖的活動,台灣電子、平面媒體會認為活動主題新鮮,有的跟著跑,都是免費宣傳馬祖。
 有的活動經過規劃策略,不見得要撒大筆錢,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這完全在於事前的思考;換句話說,各主辦部門在自己相關業務上用點心,將資源有效活化、利用。
 我們不忌諱地說,有的活動流於形式化,每年都是這樣「碗菜」,很難再出新花樣,久之成了樣版戲,在活動現場的工作人員跟觀眾一樣多。
 地方觀光定調為海上桃花源,所有活動、節目都跟著這個主題跑,是非常好的著眼,可是不用心或流於制式化,就很難有起色。
 政策也好、活動也罷,未必花大錢是有效果或成果,但有用心、有創意,肯定做出的成績是加分的。
 活動有失敗,也會有成功,成功的不代表年年如此,也要添加入新的元素,才能創新,也才能永續;而失敗的推銷策略,必須要加以修正,重新思考新的做法,或是新的轉動。
 觀光的能量儲存,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不單是公部門,民間也是如此;我們在交通未完全改善之際,可以先做一些軟體的措施強化,共同匯集能量,把馬祖觀光知名度打開外,品牌也更要建立起來。
 推動任何一個活動,除了要抓住時代的脈動,也要抓對消費市場味道,所以,活動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交給新的一代去做,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