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處著手,力行開源節流

  • 2009-10-22
 隨著國家逼近舉債上限,地方政府也越來越難以期待中央補助,九十九年度馬祖地方政府預算也浮現三億多元的赤字,在如此的困境下,開源節流,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開源方面,地方已有共識,應促進馬酒行銷與成熟地觀光發展;至於節流,則應從小處節省政府花費,沒有急迫性的工程也必須減到最低。本篇將從最能立即見效的「節流」,提供數點建議,再談長遠的「開源」政策。
 節流,顧名思義是讓流水般花錢的習慣能夠停止。以中央或地方政府而言,經常性的花費包括開會與辦公室的設施、消耗品,以及部會協調所需的禮品。非經常性,卻花費譬如公務考察,每次動輒數十萬元新台幣,不過這些都比不上超大型公共工程動輒上億、數千萬的支出。
 省錢的方法,學者與企管專家多有論述,在此只談大原則,就是該花的才花,不該花的就不要花;如果是禮儀性的支出,必須考慮賓客的重要性與預算充足與否,先挑選惠而不費又耐放的禮物;廣受地方單位歡迎的馬祖陳高就是一例。
 進而言之,省錢既要「打蒼蠅」也要打「大老虎」。所謂的大老虎就像是公共建設,有迫切需求的如福澳浮動碼頭、北竿機場儀降設施改善;沒迫切需求的如地區偏遠、無人的島嶼建設擋牆,就應該儘量避免。
 工程有其必要,當然要做,沒有必要的,民眾與民意代表、公務人員必須知道,現在花這筆預算,將來舉債還錢還是我們的子孫,羊毛出在羊身上,該還還是要還;必須在立即的享受與子孫長遠的幸福間取一個平衡點。
 至於「打蒼蠅」則像是沒必要的考察儘量避免;中央政府已頒定公務人員遴派考察要點,對於考察的必要性、迫切性與額度上限均有一定規範,最明顯的是考察內容必須與各單位的業務直接且儘可能立即相關。
 如果不相關,不僅主計與檢調單位注意,對民眾觀感也不好;地方政府已力行開源節流,各級人員不可不慎。
 最後,關於開源,馬祖自戰地政務解除以來推行觀光立縣,除了藉由「一日縣長」等創意行銷,最重要的是帶給旅客賓至如歸、新奇無限的感受;應該把觀光客當上賓,而不僅是賺錢的對象,良心財才能長長久久,案例甚明,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