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門的坑道音樂會談起

  • 2009-10-29
 金門的翟山坑道日前舉辦水上音樂會,室內樂團輕舟徐行,在坑道內彈起悠揚樂章。以前是國軍停放小艇的坑道,如今也成為音樂殿堂,堪稱始料未及。我們從這場音樂會可以有很多啟示。第一:公共空間不一定只有當初建設的用途;第二:有空間就要善加利用,如何利用,考驗政府與承辦團隊的智慧。
 馬祖地區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間,包括南竿介壽堂,以及各島的中正堂,還有民俗文物館與文化局演藝廳,四維漁業展示館以及各村老人活動中心若包括在內,則不勝枚舉。許多空間都是特定節日,或政府專案活動(如媽祖昇天祭、假日陶情表演)才有使用,平時卻空在那邊。
 花大錢建設的各場館,如果不常使用,還是要編列折舊、保養等多重預算,橫豎都要花錢,不如讓錢花得有意義。縣府文化局等單位近年運用補助預算,以及縣府的自有預算辦理多場展演,調劑縣民身心,也相當程度地推展了藝文教育;不過,該怎麼讓閒置的情況能進一步突破?
 除了政府主導辦活動,難道不能輔導民間團體或社區發展協會,在政府活動的空檔辦理藝文研習,或者小型的表演?中央與地方政府每年都投資相當額度的金錢,在輔導民間團體和社區協會之上,有些是硬體建設,我們這裡強調的是軟體。一筆五十萬元的輔導金,可以讓一個社區發展協會,在民俗文物館等場地,辦場迷你音樂演奏會,請的樂隊不用太高檔,場地租金加上團員食、宿、薪資還有行政費用,綽綽有餘,對政府來說也不是大錢。
 甚至可輔導社區發展協會與學術團體合作,在四維村漁業展示館辦理戶外教學,時間則配合地區校外教學檔期,這也是幾十萬元就能搞定。此外,可再爭取基層建設款項,改善漁展館的裝潢、照明,充實展品,並調查標本的正確名稱跟英譯,有關標本名校正,縣府建設局已著手執行。
 另外,南竿介壽堂除了大型表演,其餘的時間難道不能輔導社團播放紀錄片或電影?曾經在台灣念大學的中年鄉親,是否記得學校曾在光武堂或某個大禮堂放映熱門電影,票價低廉,讓窮學生也一飽眼福,這樣的經驗馬祖為什麼不能有?電影放映,牽涉購買公播的權利,這點需要政府、民代和片商斡旋,其他的行政費用、場地租金,則不算太貴。以台灣某人壽教育訓練中心的大會議廳(有放映設備)使用費,每小時約五千元,縣府對於南竿介壽堂和各中正堂也有經濟的收費標準。如此看來,每個月兩場甚至每個禮拜一場可以評估。
 比起動輒千萬、上億元的涼亭、步道,小型藝文展演反而更便宜。若協調相關單位加派專車(不只公車處,其他單位也可以一起來),支援鄉親和旅客看表演,更能提升表演的效益。來馬觀光客常說「好山、好水、好無聊」,每天有活動給她跑、每週有影片、表演給她看,還會不會無聊?相信比晚上枯守飯店更有意思。
 總歸一句,有公共空間就要用,而且要常用、用得有創意,套句地方成功商人的話:有機器跟廠房就不能讓它空轉;怎麼用?縣府專業團隊與外包廠商、社團可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