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看故事,看似簡單,卻不一定每個陪伴孩子長大的家長都做得到,當你希望創造跟孩子共處的美麗記憶、當你希望孩子的童年充滿幻想、當你希望你的孩子擁有好的語言能力,其實就從給孩子說個故事開始,這麼簡單。
故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無論是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或是書本裡虛構的,透過故事情節的發展與鋪陳,就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接收各種的訊息,理解應有的常識,學習到重要的知識,體會不同的生活經驗,故事因此是孩子成長的養分。
在為孩子說故事的過程中,透過故事內容,將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當孩子專心的聆聽故事時,可以培養「專注力」;當他們對故事提出疑問時,父母適時的反問與協助他們回答,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力」與「邏輯力」;在和父母的互動中,孩子也能努力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訓練說話能力……。
親子共讀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一個好的溝通媒介,在說故事的同時,就很自然的教導孩子關於不同事物的認識與處理。在故事的聆聽中,孩子藉由故事中的主角經驗,會碰觸到自己類似的經驗與感受,使得在閱讀的同時就得到一種同理,覺得自己原來不孤單。也會在擁有與故事主角類似的經驗與心情中,能不抗拒的一起思考、學習不同的因應方式。
親子共讀是一個建立依附情感的好方式,透過某些儀式化的過程,會增加聽故事的心情穩定性與控制感,讓孩子連結到與父母的特定經驗,進一步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固定的時間,晚餐後、睡覺前、固定的某個角落、某一張沙發、孩子的床、固定的開始開場白、環境布置或結束方式、擁抱、一句好話等等。說完故事後,可以順便運用故事情節作一些討論,也可以在適當時機類化轉換到生活中相似的情境。
這些年來不管是教育學者或是政府機構,都大力推行親子共讀或是提供說故事的相關研習,就是希望帶領著父母陪著孩子說故事,看故事長大,誰說給孩子的最佳教育資源一定要花大筆補習費,最重要是父母的參與與用心。現在就為孩子挑一本好書,找個角落為他說一個故事,相信絕對是個收穫豐富的付出。
給孩子說一個故事
- 200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