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生活做節能減碳,做法比想像中多樣又簡單。許多回歸儉樸自然生活的做法,都是環保的具體實踐,在地消費的「食物里程」較少,比購買外來貨、進口貨環保,這幾年來在很多國家開始愈來愈盛行,消費者觀念已逐漸開通。
「永續發展」人人皆能朗朗上口,但是回顧我們的作為卻是相當不永續發展,不但過度使用非再生能源、濫墾濫伐,更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造成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等全球環保問題,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品質。高所得不代表高生活品質,高消費、經濟成長反而造成浪費資源、消耗過多的能源、製造更多的汙染及廢棄物,導致資源耗竭與破壞。因此,人類應該回歸儉樸生活,破除成長的迷思,注重生活環境「品質」的提升,不過分鋪張浪費,減少物慾,節約能源減少資源的使用,落實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工作,以創造生態環境為目標,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力行環保生活。例如,大家隨身帶環保碗筷,這些簡單的節能減碳作為,每個人若願意從生活習慣一點一滴的開始去做練習改變,累積起來效果就很可觀。此外,平常生活中的節能、省水措施,響應無車生活,上班族以腳踏車、大眾交通工具或步行,少消費多分享、減少搭乘電梯等行為,都是身體力行低碳生活的好方法。其實環保的步驟並不困難,不過,持之以恆卻是最必要,也最需要大家共同堅持的原則,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拯救地球的實踐。
儉樸,絕不是和貧困劃上等號,也不需要刻意節衣縮食。簡單、樸實、省錢過日子,就是一種最自然且必須的生活態度,而且一樣可以過得有品味。近幾年流行的「樂活」,也常只被當成是「時尚」而已。今日當我們進入物價飆漲的通膨時代,其實,要回歸到自在的簡樸生活並不困難,只要「自願」用輕鬆的「減法」過日子,就可以過得快樂又有品味。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主因來自於人為嚴重汙染大自然,導致暖化效應持續蔓延、災害頻傳。哭泣的地球、哭泣的大地,每一天上演而不曾停歇,我們能為已嚴重汙染的地球做些什麼呢?「環保」,是唯一的答案!
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責任、是義務、也是使命!力行環保,保護自然生態,作大地的耕作者,人人用心照護大地,才能平安與地球共生息。因此環保意識應落實日常生活,烙印在思想觀念中,並常存對大地的疼惜之心。期待人人戒慎虔誠、敬天愛地、堅持簡單的生活。即使一己力量微薄,也不要輕視一個小小動作,人人小小的善匯聚起來,就能成就疼惜地球的大善,相信終能力挽狂瀾。
回歸儉樸 減少消費
- 200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