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自從確立以「觀光立縣」以來,經常辦理大型慶典,也建設許多休閒與景觀設施,如媽祖巨神像、介壽澳口公園,以及北竿戰爭和平公園等等,在在顯示相關部門的努力;不過,光有硬體可不能吸引遊客上門,台灣有許多地方文化館、老街改造與商圈建設、展覽場所,都面臨「蚊子館」的窘境,因此一定要有軟體配合;所謂的軟體就是活動,與硬體和地方文化緊密結合的活動。
才剛落幕的「媽祖昇天祭」以及「馬祖釀酒節」都是利用現有硬體,結合地方歷史、民俗所舉辦的活動,讓遊客不僅能看見硬體建築的美,還能體驗馬祖閩東文化的魅力與活力。
馬祖釀酒節,不只是展現政府在津沙等社區老屋修繕的成果,而是以酒文化為主軸,透過闖關與製酒DIY,展現馬祖人的兩大絕活:飲酒與釀酒,同時也藉由覓食遊戲,引領遊客探訪津沙老街。
津沙的美在於綠意、在酒香、在曲折的巷弄、也在於純樸的人心;如果政府只是砸了一筆錢,辦一場熱鬧的晚會,請幾個人唱歌跳舞,那和台灣的公辦大型晚會有什麼差別?我們要吸引遊客,必須讓他們機票錢花得有意義。千里迢迢來馬祖,就是要體驗台灣所體驗不到的東西。
譬如莒光花蛤節,為什麼牽罟、摸魚貝還有海風、星空音樂會一開始受歡迎,就是因為在台灣,或馬祖其他地方難以嘗試;活動第一年,旅行社配合花蛤節安排旅客來莒光當「一日漁夫」,掀起旅客登莒熱潮,當年有數百名旅客、國內各大媒體登東莒採訪。
這次文建會指導縣府文化局與馬管處辦理「馬祖秋慶」,主題特色相當明顯,引起國內媒體關注。未來,我們建議縣府拓展觀光,應該少發展硬體建設,多增加一些軟體,尤其是遊客感興趣、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動。
我們建議,政府要先研究來馬遊客對什麼感興趣,希望看些什麼、聽些什麼、玩些什麼。據地區旅行社觀察,來馬的背包客,多半帶有文化或戰地體驗等目的,屬於深度旅遊客群;至於旅行團,則是一窺從未來過的馬祖。從許多返台遊客口中,我們可以發現她們要的不只是逛街、購物、看據點;還希望遠離塵囂、浸淫風土民情,與更豐富、更活潑的體驗。
釀酒節等裡外兼具已獲得遊客好評,我們希望政府在推廣馬祖旅遊時,能密集安排各項展演、節慶;要旅行團配合這些活動,帶領遊客參與。除了這樣,我們更希望這些活動的主題與內容是大多數遊客前所未見的,深感好奇的,不能落入「辦活動、交差」的窠臼。
主題、內容獨樹一格,以活動吸引遊客
-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