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自86年「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推動,至今觀念已深植民心。不過,近年來消費者普遍購買外帶式飲料,大量使用一次用飲料杯,使用後如遭隨意丟棄,常導致排水溝渠阻塞,或堆積於河岸、海岸亦造成景觀及生態環境的破壞。
生活中使用的瓶瓶罐罐經妥善的回收,除了可以減少碳排放及資源的消耗,達節能減碳的效果,回收後的再生料還能創造出龐大的市場經濟價值,全國資源回收量自86年僅約2萬5千噸,逐年升高至97年約43萬4千6百噸之回收量,以容器回收而言,國內每年約回收9萬公噸寶特瓶,節約的能源可供應1620萬戶家庭一日用電;而玻璃瓶每年回收量約3億支,每回收一支空酒瓶,約可節省0.8度用電量,省下的電費相當於八成台北市民一個月的用電量,顯示資源回收的節能減碳效果可觀。
一次用飲料杯材質包含紙、PP及保麗龍等,皆屬公告應回收廢棄物,民眾於家中應將其分類放置於資源物中,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然而一次用飲料杯使用量大,且購買外帶式飲料常為外出民眾臨時起意的消費行為,若未找到資源回收桶,則可能隨意棄置,而影響環境衛生。此外,也經常發現從事勞力的工作者在工地或戶外喝完了提神飲料後,隨手丟棄玻璃瓶的情況。
因此,為達成「垃圾全分類、零廢棄」的目標,繼續努力宣導,讓資源回收更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外,公部門與民間也要增加設置廢容器回收設施,提供民眾更方便、多元的資源回收管道,減少一次用飲料杯遭隨意棄置的機率。
資源回收是減緩地球暖化重要的一環,但是回收的管道及後續再利用情形還是會有許多民眾不清楚,其實很簡單,在家可以配合清潔隊資源回收車回收,出門在外則可配合投入公共場所設置的資源回收桶或拿到回收點回收,至於回收再生的品質,則有賴民眾盡量把殘餘物質清乾淨,不要混入衛生紙等雜物,因為單一材質才能夠確保再生利用。塑膠容器既方便又好用,舉凡隨手飲用的礦泉水瓶、各種飲料瓶、家裡的沙拉油瓶、清潔劑瓶等,無處不在你我身邊,若不回收的話,將對環境造成莫大的影響,並且對資源的耗竭將無法回復。
因此,別小看隨手做環保的動作,每人為環境多盡一份心力,我們的環境將更加美麗。您的舉手之勞,將可賦予廢容器不同的新生命,留給後代子孫美好永續的生活環境。
容器回收 地球降溫
- 200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