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場「環保」的選戰

  • 2009-11-16
 今年「三合一」選舉隨著候選人號次抽籤出爐,有了明確的標誌後,選戰可說是快速升溫,從縣長、縣議員到鄉長,光週休二日就有近十場的競選總部成立大會,鄉親支持歡呼過後,要冷靜下來思考,選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候選人;同時我們認為,此次選戰既有高度共識,候選人就該力倡環保並身體力行,少發文宣,多利用在地媒體廣告,選民們也要細細聽、看各候選人的政見、理想、抱負,選舉的焦點應該在政見是否優質,而非在是否可口,如此才能回歸民主選舉的意義。
 想到選舉,大家就會聯想到漫天飛舞的競選旗幟、呼聲震天的造勢大會,熱鬧之餘,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社會成本,根據選舉專家指出,其實這都是非常的勞民傷財,無怪乎中央近年不論藍或綠在執政,對於減少選舉次數都是有高度共識,社會上也有此氛圍,認為台灣選舉次數真的太多。
 選舉次數雖然減少,但該來的「選舉年」還是會來到,我們認為候選人應該一起實踐「節能減碳」,畢竟「環保」是世界潮流與趨勢,能由高知名度的候選人自身做起,更有立竿見影之效,對選民也有示範作用。
 而這裡說的「環保」,又分成物質與心靈兩層面;物質,就是我們所見之物,選舉時所用的傳單、旗幟、掛布,應該能免則免,一來可減少候選人支出,也可避免造成環境汙染,畢竟現在資訊發達,大家都知道誰在選舉,建議候選人應該多利用在地傳播媒體及廣告來傳達理念,網站及部落格也是不錯的選擇,儘量減少選民眼中所看見的選舉相關物品,絕對是件好事,候選人此時若能撙節支出,也會讓選民相信您會是勤儉持家的好人選。
 而在心靈層面上,就是不論候選人或選民本身,都該意識到選舉不該是如此「浪費」的活動,候選人減少不必要支出及訴諸環保,絕對能贏得更多理性選民的認同,而選民本身更該有此覺醒,尤其是在馬祖,不該再把「選舉與吃飯」劃上等號,競選總部成立也不該只是關心桌上美味餐點,反而對候選人的政見是意興闌珊,讓「請客不一定有票、沒請客一定沒票」此句惡質選風的描述走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