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觀光資源來說,馬祖神話之鳥絕對有牠的本錢,我們要善加運用,從最近路標以神話之鳥為標誌,就是不錯的創意,希望未來不論在周邊商品開發或是其他品牌形塑,能夠打響馬祖的品牌。
自馬祖發現神話之鳥之後,數度躍上國際舞台,連國際鳥盟都遠渡重洋而來,還有一隻神話之鳥曾因喙食而嘴卡住塑膠管,也引起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足見牠的魅力。
早發現也奪得先機,大陸閩江口也出現神話之鳥覓食,對岸鳥友說是在閩江發現,但再怎麼說,國際鳥會還是認定在馬祖最早發現。
運用神話之鳥的商品開發,並不算成功,從馬管處最早的布偶及摺紙神話之鳥,到民間瓷瓶造型等,都不討好,主要是設計都不夠精緻,而且價格偏高,有待相關共同就神話之鳥的相關商品開發,做一個討論,或是採獎勵輔助方式,引導系列產品「起飛」。
以這次路名標誌的各種神話之鳥造型,固然有人認為材質粗了一點,但是設計構思不錯,至少它代表馬祖的特色。再者,台電馬祖區處在大樓入口處也擺設了兩隻大燕鷗,也非常有特色,擺脫過去最為流行卻相當俗氣、僵硬的小石獅。
創意就是可以憑藉許多形式呈現,而這些形式透過產業行銷的過程被複製、傳遞,地方在觀光大門打開之後,其最大目標是希望人民有錢賺,而有錢賺則在於在地的產業起來。
在地產業創意也就是在地化、獨特化、個性化,在過去的經濟活動是一直被忽略,現今消費觀念改變,消費對象也改變,必須以獨特的、不同的及有在地味道的東西端出台面。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世界共同資產,不要說鳥友關心,連一般遊客也會喜歡,關鍵問題在於是否加以妥善運用素材,有沒有產生它的附加價值,以及創造經濟力。
從神話之鳥路標說周邊商品的開發
- 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