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農漁產品精緻化才有出路

  • 2009-11-21
 時序入冬,素有馬祖三寶之稱的冬令蔬果陸續開始採收上市,大白菜、高麗菜、蘿蔔,來自高緯度的冬令蔬菜有其品質競爭上的優勢,除了要朝多元化栽種的方向外,強調在地與品質才是未來長遠之計。馬祖的農漁產品在先天地理氣候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千萬不要想著「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可以長久,要設法自創品牌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
 馬祖的農漁產品過去向以自產自足為生存目標,在大環境改變下,我們面臨了裁軍及大陸三通與走私進口農漁產品的各種壓力,傳統農漁產業面臨生存危機、農漁人口的老化等,傳統行業的式微,讓各界急欲找到一條可行之道,大家都知道以目前的情況是無法與市場競爭的,因為在地的農漁產業並沒有認真思考要如何走品質優先路線,甚至滿心想著「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從海上養殖到陸上的香菇培植、農漁產品加工等,至今沒有所謂的長遠之計。
 全球化是現在世界各國追求的目標,但在地化也是全球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擁抱傳統特色的潮流中,強調在地色彩,雖是本土的東西,但是經由催化或賦予新的生命力,才有可能進一步達到全球化的目標,我們把這個理論放在農漁產品的推廣之上亦如;馬祖因為地緣關係,與大陸十分接近,一般認為在馬祖推農漁產業會無法與大陸地區相競爭,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大陸的優勢在於廉價的勞工,而馬祖的優勢是無汙染的環境,農漁產品最重視的其實是環境,有好環境才有好品質,有好品質才有好出路。
 農漁產業結合觀光是未來必走之路,但要如何有效且具體作為的加以推動,是需要官民各界共同努力的。地小島散的馬祖本來就無法從事所謂大量生產的事業,但精緻化是可行的方案,所謂的精緻化是一種對品質的堅持,我們常常看到美食節目中嚴選食材的來源,生產者或許在創業之初看不到前途,但都是因為堅持品質,才有出頭的一天,建立口碑與品質,才是讓產業能夠永續經營之道。
 馬祖的環境不論是山是海,都很適合推廣精緻化的農漁產品,而政府首先要塑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讓有心從事農漁產業的民眾有投資的信心,接著是技術的輔導;有機與養生是各地共同追求的目標,也是一股不可抵擋的趨勢,未來我們要以品質優先,才能在價格上有所優勢,現在的市場準則是不怕產品沒人要,只怕品質不夠好。期盼所有的農漁產業要有此認知,在生產的過程中,堅持品質就是永續生存之道,萬不可短視近利而自毀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