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知識經濟時代,面對全球化的浪潮,每個人即使不是知識分子,也將成為知識工作者。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終身學習能力成為每個人最大的保障。但是,今天在電視、電玩和網路所構築的聲光世界中,人們與書本的距離卻愈來愈遠了。因此近幾年來,世界各國莫不把推廣閱讀風氣,提昇閱讀能力列為重點,從閱讀學習中孕育未來的夢想和希望。
根據調查顯示,國人花在閱讀的時間,每天平均不過一個小時。而且多數民眾每年花在購買書籍的費用也不高,近四成的民眾每年買書的費用不到新台幣一千元。事實上,「閱讀」這件事,在民眾生活中所佔的比重,有被邊緣化的情況,民眾休閒時最常做的活動中,看電視仍然是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小孩的閱讀習慣更是容易受到玩電腦的左右,說明了現在的大人小孩的生活,幾乎已被電腦和電視所填充。
閱讀即未來,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發現,通往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在閱讀,而且愈早啟蒙愈好。如果今天的小孩,20年以後的社會棟樑,不愛閱讀,或者與其他國家相比,不喜閱讀,那麼20年後的國力強弱及社會進展,在今天即已注定勝負。對個別的家庭而言,亦然。
在大家庭解體、小家庭父母皆忙、兄弟姐妹不再成群的今日,親子共讀更成了維繫親情、培育人格的良方。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胡適的名言用來形容閱讀的影響,再貼切不過。反過來說,不重視閱讀的國家與政府,也是短視無知和自甘落伍的國家與政府。道理其實很簡單,邏輯也再清楚不過,每個人都知道,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
綜觀世界各國的閱讀運動,大致都包含兩大特色。首先,儘管閱讀的活動都是由政府主導,但是都能結合圖書館、學校、企業、媒體、社區等各種力量,相互呼應,閱讀風氣才能全面推廣,長久生根,而不只是曇花一現的熱潮。第二,公共圖書館在推廣閱讀風氣,縮小城鄉差距上,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而且往往能主動出擊,策劃有趣的閱讀活動。當然,希望孩子樂在閱讀,更不可忽視周遭大人的角色。
那麼到底馬祖的閱讀推廣,有比其他地方更努力嗎?在邁向終身學習的賽跑中,我們究竟是領先還是落後?如何讓這裡的大人小孩踏上一條閱讀探索的快樂之路,馬祖不能置身事外。推動閱讀這件事,讓人樂觀的,只要每個人盡一份力,都能自力救濟。從現在起,忙碌的家長,每天抽半小時陪小孩閱讀,是許孩子一個美好未來最簡便投資。老師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是培養孩子自信和創新的開始。圖書館,結合社區組織,藉閱讀和說故事,只要每一個人盡一小份小小努力,都能為下一代鋪一塊平坦的磚。
開啟馬祖的閱讀時代
-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