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馬祖要有國際化的視野

  • 2010-01-09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日前在台灣競爭力論壇舉辦的「金門國際自由市」座談會中指出,大陸海西特區及平潭若建設完成,金門沒有機會了!金門可以成為東亞的運籌中心,但要先在入出境、財政及重大建設三方面有自主權,且要在三年之內開始做,否則就來不及了。回頭再來看看馬祖的發展,我們的建設思維不能不改變,全球化目的是要與世界接軌,才會有大發展,其中更以交通建設為甚,交通建設不能只是解決交通問題,而是進一步求發展先機。
 學者說,金門具有發展成為國際自由市的絕佳條件,但因國內限制因素,加上外在的挑戰,例如對岸的海西經濟區崛起,以及平潭島開發,一旦完成,金門就失去機會,因為屆時大陸及國際企業重心都會投向對岸,所以金門在三年內就應開發及鬆綁。學者也具體建議,金門可發展的六大目標,包括建設成為投資購物的免稅島、戰爭紀念歷史博物館、全球觀光旅遊醫療保健特區、全球閩南文化園區、全球教育文化重鎮及東亞的運籌中心。
 馬祖與金門同屬戰地背景,發展的條件卻不盡然相同,過去很多人拿金門與馬祖相比,我們並不贊成,但有一點必須肯定,那就是發展的定位不能再侷限早期的思考,因應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要讓島嶼有生存機會,必須重視各種與外界連結的管道。其中,對外交通是第一項重大工作,過去民航局在馬祖蓋機場是以馬祖為出發點,是政府要協助解決離島居民交通問題的考量,但現在馬祖要爭取設置機場,絕不能只是著眼解決馬祖人的交通問題;因此,我們強調馬祖要有一座可長可久的機場,就是要有與世界接軌的雄心壯志。
 在穩定中求發展,這一直是過去地方各界的想法,但取而代之的應是與時間賽跑的新思維。世界各地比馬祖條件好的島嶼比比皆是,我們的發展利基在何處?政府部門在做願景規劃時,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交通與土地是新縣府團隊首要面對的大挑戰,因為交通是任何建設的基本條件,土地則是任何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面對其它區的競爭壓力時,時間的因素不能不做考量,馬祖要發展成國際型觀光島嶼,從現在開始,所有的建設與規劃都要有所突破。
 當然,所有的建設需要中央的支持,馬祖人要如何大聲的告訴中央我們要什麼?還是要回到尋求地方共識的基礎,方向目標可以做調整,但與世界接軌的雄心壯志不能減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