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許「把事情做好」的意義

  • 2010-01-11
 近年受到不景氣的影響,加上民眾擔心失業的恐慌,形成一股「公務員旋風」,但都只求工作穩定、不求表現、創新,考上變成正職就是鐵飯碗的開始,形成「人人以公務員為職業,卻未以公務員為志向」的弔詭現象;「把事情做好」,無不希望公務人員能動起來積極行事,畢竟縣政的執行上,還是要靠這些公務員,但在這種心態之下,一般民眾實在很難有所期待有所改變,所以一些無心為民服務、不敬業的公務員,評考績的主管不妨給予不佳考核。
 根據1111人力銀行最新「上班族抱鐵飯碗意願」調查顯示,有高達八成四上班族想捧「鐵飯碗」有意進公家或國營事業工作,而「工作穩定」為主因,拚命擠破頭的同時,卻忘了公務員是「公僕」的本職,一開始的出發點就錯了、歪了,自然無法期待這群未來的公務員,會有何突出的表現。
 有良心的輔導師都鼓勵職員,不管在公部門還是私人企業,「少抱怨、多做事,是避免被裁員的不二法門」,而現在趨勢是只剩公職人員一枝獨秀,而且在「鐵飯碗」體制及過度保護之下,與民間企業相較之下,實際狀況反變成「多推託、少做事,是避免出包的不二法門」。
 反觀在馬祖這小地方,不少單位懶散苟怠惰之風是相當嚴重,單位主管卻像是視若無睹,不便或是人情包袱所致,由於地方小,民間對此些情形都相當清楚,所以都寄望新縣長上任後能進行改革,不要再讓這些過去的長期惡習一 直下去。
 其實,真正有心做事的人還是有,但多流於孤掌難鳴,甚至被慵懶集團排擠,單憑一己之力實在很難「把事情做好」;所以新縣長上任後,要如何重拾民眾對公務體系的信心與尊敬,靠的還是公職人員自己對此職位的敬業與否,不敬業的,歡迎您回家去,想做的人多的是,沒有服務精神、失去理想與衝勁的,留在公部門也只是民眾攻擊的箭靶。
 我們認為,新縣長一定要整治公務人員風氣,相關退場機制一定要提早建立,並落實考核制度嚴格審查,要求各單位有表現、有服務、有創新、有突破,民眾的掌聲才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