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在地報業的下一步-馬祖日報社組織編制未定論

  • 2010-01-13
 馬祖日報社的組織編制在歸屬縣營之後,一直處於風雨飄搖,此次縣市政府組織修編,再度面臨改制之考驗,初步規劃脫離行政體系任用,改為純公營事業機關,職員全部抽調再以聘任雇用人員,因此,擔憂的是組織的穩定性、員工的安定感。
 本報昨論述改造在地報業的下一步-馬祖日報公共化是最關鍵的一步,在於金、馬兩個日報已做到公有化,但卻未能做到下一步的公共化,造成長期以來的綁手綁腳;同時,馬祖日報社組織編制是以公營事業機關運作,每逢地方組織修編,總是列入修編討論對象,形成員工的不安全感。
 在未來馬祖日報社組織架構之公共化的取向上,其型態有二,一是公營制現況下的公共化,一個是完全公共化;前述金馬兩個日報已做到公有化,只是未做到關鍵的一步公共化。
 公有化、公共化之差異在於社會資源的公共、自主管理。金門、馬祖日報在地方自治後,只做到公有化產權,未達到公共監督、參與及自主管理。公有化也只做到產權公有,但卻未能做到下一步,也是關鍵一步,不能完全以公共利益為依歸而讓大眾來參與主導,反而成政府官僚體系操縱新聞及酬庸工具,無法達到社會公義真理。
 公有(營)制現況下的公共化,符合公共化精神,即在公有制之下實施公共化。完全公共化是原公營事業機關編制撤銷組織改編為完全公共化。公共化前提是公有產權,也是所謂公有制,反之則不必然如此,馬祖日報屬地方自治下的公營(有)事業機關,報紙為公共財,不被商業集團操縱,在公有機制之下實施公共化,以公共利益為依歸,由大眾來參與主導(如公共委員會監督、審查)是可行的方向。
 簡單地說,維持現狀體制的馬祖日報公共化,必須推動擬定公共化草案包括組織架構型態、法定人事及預算編列、成立審薦委員會、辦理社長審薦遴選作業,將為在地媒體歷史性轉捩點,也成為國內史上第一個公共化報業之版本。
 馬祖日報社組織編制未定論,此次修編是未來的定調,是維持現狀,還是改為純公營事業,將是地方政府考量整體後的就定位,而推動公共化的型態架構是必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