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整建要有整體規劃

  • 2010-01-15
 馬祖學校不同於台灣學校,在教育資源及校園規劃上,非常方便做整體的規劃,讓有限的資源做最大的效率運用。以目前各校從教育部補助的老舊校舍改建計畫而言,大家都面臨海沙屋、甚至危樓教室的壓力,都積極爭取立即做新校舍的改建,但是並沒有整體的規劃,只是將舊教室改為新教室,或者增加一些功能性教室,大體上都從各校自身出發,並沒有從整體出發,例如各級學校共同規劃、共用特定資源,某間學校著重在體育設施,哪間學校重點放在實驗性質教室或是大型音樂教室之類,讓各種需求設施達到完備,並且互相利用。
 當然這樣的想法,會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像是實際操作時會不方便,學生跑來跑去不便之類的,但離島資源是相對有限的,以馬祖來說,南竿唯一的一間公立幼稚園,裡面容納的學生不少,但可使用空間小的可憐,在馬祖藍天白雲的大自然下,我們希望給孩子更大、更自由、安全的活動空間,而不是上百個孩子擠在小空間內,作息還要避免干擾國中小學生上課,更不要說教室還有海沙屋的顧慮。
 雖然各校都有自主權,但其實做為主管機關,除了分配資源外,也要站在總體資源運用的角度上,替馬祖教育各項建設做整體規劃。馬祖過去曾經談過併校廢校的問題,但後來因為有抗議聲而作罷,因為地區小,選舉考量甚過一切,也讓施政常常無法自在揮灑。
 以南竿各校而言,相較於台灣的山地偏遠地區,或者是真正的離島單一學校而言,沒有地域及距離的問題,不是沒有這間學校,就必須到另一島就讀;因此,考量的問題可以更單純,可從實際需求的角度,以怎樣對學生最好來做決定。
 這裡不是要討論併校的問題,那只是一個選項而已,目前中央照顧離島教育的政策依舊,如教育優先區等,但資源仍然是有限的,分到各校的經費不足以讓學校有充足的經費做大幅的改善,但小型設備的更新卻是充裕的,各校的電腦設備永遠都是最新的,只是平均分配後的經費,都只是差強人意的維繫,不能做任何現狀的大幅改進。
 馬祖學校不適合興建游泳池,除了管理維護不易外,馬祖終年缺水也是一大原因,但各島有游泳池卻是必須的,我們可以讓各校利用游泳池的資源,體育課拉到游泳池去,這是大家的資源。以這樣的思考模式,我們可以再來思考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特別在建設的部分,馬祖在藝術人文師資的缺乏,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模式,共同聘僱師資一起分享,讓孩子都享有相同的資源。
 大型體育場館設施、完整的音樂教學設備、充實的藝術人文教學整合等都是相同的考量,當然思考不是周延的,只是希望地區教育在軟體及硬體上,都能在有限資源下,提升到最佳的品質,讓我們的孩子開心的學習、快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