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水資源豐枯面臨兩極化發展,馬祖山坡陡峻,即使颱風豪雨雨勢相當急促,降下的大部分降雨量都迅速流入海洋,同時降雨量極不平均,所以容易造成缺水的現象。「有水當思無水之苦」,這句話看似政府節約用水喊話,許多人會把它當廢話,因為即便碰到降雨量減少,似乎也沒有特別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其實,「缺水」已成為全球必須共同面臨的新課題,每個人都必須正視。
面臨水資源不足問題,除開源作為外,更重要是採取有效節流措施。目前國人每日的用水量約300公升,如能落實節水、查漏,即可輕鬆節省30%的用水量。若每人每日節約50公升用水量,一年節省的水費可達35億元以上,節省水量接近於1座翡翠水庫的蓄水量;若每人每日節省70公升用水量,一年所節省水量,相當於2.7座石門水庫蓄水量。因此,推動省水減汙深入每一家庭、個人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地球表面70%是水,鹹水占98%,淡水為2%,乾淨水資源越來越難取得,一公升乾淨礦泉水比一公升提煉過的汽油價格更高,台灣用自來水消毒殺菌煮沸過的水,一瓶可能就要台幣30元,歐美進口的「礦泉水」一瓶可能高達百元之列。
水資源的開發日益困難,面對缺水問題,除政府明確的因應措施外,重要的還是應有「開源」和「節流」的觀念。從用水管理、用水減量、雨水貯留利用和水回收再利用等概念思考節水方法,可發現處處都是營造節水環境的契機。
省水減汙可以從家庭用水的三大源頭,廚房、浴廁、洗衣做起,可使用的方法,包括回收洗米、洗菜水,作為盆栽花木澆灌使用;使用用過的餐巾紙等吸取油脂,減少清水使用;洗衣時使用無磷洗劑及肥皂,並選擇省水洗劑或洗衣機。此外,在洗澡時以淋浴代替盆浴、使用可控制水量之蓮蓬頭,或將傳統馬桶加裝二段式沖水配件等,這些方法都是能夠降低汙染產生與節省水量的好方法。推動省水減汙,對節能減碳亦有正面的效益,家戶每減少1度的用水,就可減少0.21公斤的碳排放,亦相當於減少4個人每日生活汙水排放量。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可能會覺得馬祖每年的降雨量還相當充沛。事實上,由於面積狹小、山坡陡峻,大部分的降雨量皆迅速流入海洋,因此,每人每年實際可分配到的降雨量甚少,未來,由於經濟發展、觀光客數量成長以及新水源(如建造水庫)的開發成本增加,缺水的問題將愈發嚴重。
梅雨來不來、雨量豐不豐富都是人力無法掌握的事,如何減少用水量才是自救之道。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馬祖是一個雨量充沛、不會缺水的島嶼,不能無視於大自然的侷限,用不負責任的態度與老天爺對賭。有水時,當思無水之苦,真正做到節約用水的生活習慣。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 201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