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天然美景是馬祖觀光的重要資產

  • 2010-01-21
 解除軍管以來,馬祖的建設突飛猛進,除了機場、碼頭,還有為數眾多的公園、步道,是否有必要蓋這麼多休憩設施,各方意見不一。
 從景觀協調的角度來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馬祖之美,在山海、在草木,在蟲魚鳥獸、在四季分明。名作家苦苓與眾多來訪藝文名家,對地區美景都讚嘆不已,行諸文字、圖畫,還有攝影,在全國廣受好評。
 但他們所謳歌的景觀,卻逐漸消失。鬼斧神工的海岸,被消波塊、步道、平台所占據;古色古香的老街,和水泥、花崗石公園顯得突兀;如此情形,以南竿為甚。
 從觀光客與旅馬藝文人的口中,甚至部落客(網路作者)的紀錄,都可以發現他們鍾情的,其實是天然,而不是人工造景,為了東引的石蒜花海,海蝕的懸崖、夾壁,願不遠千里而來,在遺世獨立之地,尋找原始的美、體驗壯遊與磯釣等重重挑戰。
 很可惜,我們政府雖然掌握此一趨勢,卻在自然景觀上需要更多保護;當然我們肯定縣府與馬管處建設地方的用心,只希望能「順其自然」,不要一方面以自然為號召,一方面動手改造它。
 有誰的孩子求餅,父親卻給他石頭呢?很多道理我們都清楚,只是限於諸多因素,沒有落實罷了;老屋錯落的牛角,因為幾棟西式透天厝,古樸感打折;津沙聚落,因為簡單的鐵捲門洋房,打破了老街美感。雪白的東莒燈塔和黃色的油菊花海本來相襯,如果和木棧道、花崗石刻組合,就是美的終結,也是推展自然觀光噩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