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源的整合與整頓

  • 2010-01-22
 日前,縣長楊綏生訪視北竿三校聽取各校簡報及基層教職員工建言,在各校簡報中得知,有關老舊校舍整建及少子化後教育政策轉變等問題是各校必須面臨的,爭取國教經費分別在各校分年進行校舍改建是目前的政策,但真正對北竿而言的教育隱憂是少子化。基於有限資源、有效運用的理念,地方教育當局更要認真思考要不要找一個適合的地點實施全面性的併校,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與其資源整合口號掛嘴邊,不如為長期生存發展來個大整頓。
 東莒國小校長王建華不久前以金門某學校綜合教學大樓為例,建議北竿興建游泳池規劃做調整,其實早在多年前北竿就有人倡議要利用較大的空地興建一所北竿國中小,這個建議最早是基於現有許多老舊校舍多為戰地政務期間的海砂屋,與其各校每年投入數千萬元整修重建校舍,倒不如集中經費為一間全新的北竿國中小鋪路。
 北竿學生人數不多,在可預見的未來增加的可能也不高,特別是小學人數又分為兩所之下,班級人數個位數的超過六成以上,幾年前併校的議題被提出,但沒能實施,主政者有很多考量,後來又以資源整合取代併校,操作的過程亦不順暢。對孩子而言,學習成果應優於一切考量,我們的教育當局及社會各界要盡一切努力,為孩子營造最佳的學習環境,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很多資源是重覆投資、重覆浪費。在各校積極爭取下,可預見會陸續有國教經費投入所謂的校舍整建,總計可能投入上億元經費,而結果對教育助益及效益可能有限。
 在北竿另覓新址規劃國中小的計畫要實現,是必須建立在併校的共識基礎之上,除此之外,重建新校仍有多項理由,其一是目前各校普遍面臨老舊校舍整建問題,一年修一棟不知修到何年何月;其二是現有的坂里及中山兩校位於北竿重要景區附近,遷址後釋出土地可為地方觀光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要知道觀光產業是民眾生計的重要命脈,沒有了產業,居民人數就會持續下降,學校人數越來越少,成了常態的惡性循環,相信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
 要不要在北竿另選場址闢建新校,這個問題茲事體大,也非一蹴可幾,但值得各界來討論其利弊得失,安於現狀若能長治久安也非壞事,但有機會突破就要掌握,這正是馬祖接下來要做的事,不論是在交通、土地還是教育政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