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防區部隊收購蔬菜

  • 2010-02-11
 防區部隊在地採購蔬菜、魚、肉,成為戰地政務以來四十多年的常態,隨著冷凍設備的發達,與海空運逐漸便捷,加上國軍對於伙食品質、價格的要求,使得這一狀況有所轉變;走進「合富」船艙,一箱箱的冷凍食品正反映時代變遷。
 不過,仰賴軍方採購的商家和農畜業者可就苦了;業務轉型不是一蹴可及的事,地區府會與立委也經常與軍方協調,請部隊酌予採購;或者由縣政府、農會等辦理收購,再轉贈需要的部隊。地方曾啟動「坂里三寶」運台加工及在地自製措施,在地蔬菜搖身一變,成為可口的泡菜和辣蘿蔔,更是軍公教返台的伴手禮。
 然而,部隊採購是我們單方面的期望,更重要的是符合國軍伙食的需求;畢竟沒有營養均衡的阿兵哥,遇到戰事,怎能保衛國家;各連隊的預算也極其有限,每個人不到一百元,要吃三餐,特殊訓練還要煮宵夜,可真讓辦伙弟兄傷透腦筋,所以服務消費者,就應該站在營區弟兄,也就是我們客人的角度想。
 落實在地採購是一個原則,我們期待軍方採購之餘,在價格上需要經濟實惠,和福利總處副供站等比價,不能比台灣的合約廠商單價高太多,否則就算國軍伙食費再高,也是入不敷出;合理的運費是包含在成本內,但是利潤,我們建議地方薄利多銷。
 否則短期內就算預算吸收,長期下來部隊也難以承受;更重要的是消耗全民所繳的納稅錢,與志願役軍官、士官所繳的副食品費。
 在蔬果魚肉的品質方面,絕不能因為保證收購就濫竽充數,否則一來損失自己的商譽,也會讓長期與軍方的合作關係面臨損害。冷凍食品船一艘一艘來,光從專業立場全部在台灣採購副食品對於軍方是可行的,在地合作,是基於信任和體諒。以及長期軍民同島一命的情感。
 政府採購一向是地區業者的重要財源,不論是雜貨業者或農民、漁民都是如此,軍方與縣府都能體恤民意;站在消費者立場,要照顧軍方的需求,給予優惠;從長遠的角度,則必須思考政府財政困難,採購預算縮減的衝擊,光靠政府補貼,絕不是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