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年的除夕,也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中國人說除舊佈新,為的是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對於地方發展而言,新的一年將有許多政策要陸續推動,期望各界能以更新、更務實的態度面對。改革為的是求進步,難免有所謂的陣痛期,誠如馬總統在治國週記中所言,現在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子孫世世代代生存而努力;馬祖更是要如此,過去有很多包袱性的政策要設法突破,勞民傷財的活動不要再辦,社會觀感不佳的行為要改進。
新年新希望,近年兵員陸續裁減,民間商家直接受創,籠罩在「度小月」的低迷氛圍裡;在新的一年,面對環境的變動,大家經營思維、型態、行動與策略要有所調整及因應,跳脫傳統框架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裡有所突破。最近我們看到經建會核定了大小金門跨海大橋的興建計畫,準備投入新台幣五十多億元,馬祖的海空交通改善可能要花的錢更多,但只要是方向正確,中央理應首肯。我們據理力爭為的是子孫世代的生存權,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與自覺,萬不可自我感覺良好。
縣政的改革與創新需要拋開包袱,過去不可否認的有很多政策是延續戰地政務或個人喜好而來,選舉的包袱、人情的壓力、鄉愿的心態等等,讓馬祖吃足了苦頭,公務人員沒有苦民所苦,或總是站在與民對立的角度來處理事情,地方建設就少了前進的動力,老舊思維若不設法創新改進,民眾就感受不到新政府的新作為。
除舊佈新不是一句口號,在接下來的一年,許多政策推動需要魄力與遠見,馬祖朝任何方向發展都需要大環境的營造。檢視過去,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與金錢在無謂的工作之上,辦了很多勞民傷財的活動,開了很多沒有實質進展的會議,這些都是因為沒能對整體效益做有效評估之處。
交通改善仍是馬祖接下來一年最重要的工作,改善交通就是在營造發展的條件,為了要集中精力做這件事,縣政對內的工作就有更多檢討的空間,若能摒除一些沒有意義的政策,縣政團隊就有更多時間做對人民真正有利的事。戰地政務期間一年一次的軍民運動大會在回歸自治後,由首任縣長曹常順任內改為兩年一次的縣運會,這項舉措是考量當時的環境,還是有人批評是在大拜拜;現在軍民人數更少,拜拜的場面卻搞的更大,我們連縣運都很難湊足應有的隊伍,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參加離島運,這些都是固守在傳統思維無法突破的例子。
過年、過年!大家都希望一年過的比一年好,把希望放在未來是應有積極的人生觀,也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時值歲末年終,祝福大家心想事成之外,在迎接新年新挑戰之時,也能找對方向、用對力氣,讓馬祖能真正的脫胎換骨。
除舊佈新迎向希望一年
- 201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