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動落實綠化愛馬祖 愛地球

  • 2010-03-06
 三月是一年一度的植樹月,適逢民國九十九年,中央農政單位提出「減碳森活 綠動99」的植樹月主軸精神。綠化減碳是全球首要環保議題,馬祖是地球的一分子,當然不能置身事外,對於以生態自然為觀光號召的馬祖而言,綠化植樹的工作更形重要。未來除了要防止山坡地繼續遭濫墾濫伐外,建設部門要全面投入各島的綠美化,而生活在馬祖的每一位軍民也要有認知,隨便砍一棵樹就有可能成為歷史罪人。
 98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之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各國領袖達成一致共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現象」。 為因應全球暖化危機, 節能減碳已成為世界潮流,國人除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減少碳排放外,更要積極投入「綠色造林計畫」,鼓勵民間參與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達植林減碳、創造新鮮空氣,營造安全、生態及優質家園的目標。 環保和綠化,一直是地區各界長期以來共同努力的重要課題,在面臨全球氣候異常變遷的情形下,為了要減緩地球暖化,各國無不設法多種樹,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在馬祖,一棵樹的意義可能不止於此,它所代表長青永續生存的意涵甚於一切。
 根據資料顯示,種1棵樹1年可以吸收5到10公斤的碳排放量,種112棵樹,1年就可以抵銷1台冷氣機的碳排放量;馬祖地區從早期的不毛之地到現在的綠樹成蔭,是多少人努力的成果,然而近年來因為地方大小建設推動,有些是政策性的破壞,有些則是非法的墾挖,營造業建設馬祖也同時破壞了馬祖,砂石料場沒能整合設置,有法無令更讓部份業者肆無忌憚,只顧自身利益,枉顧馬祖生態。我們要有決心與行動,讓山林景觀因工程而破壞的程度降到最低,並積極的投入綠化來挽救過去不法或無知的損失。
 馬祖能成為國家風景區,自然生態環境所佔的比例不低,建設要大要好的結果就要付出環境的代價,但到頭來會發現,得與失之間可能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嚴重水泥化是馬祖建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近年來有嘗試所謂的生態工法亦無太大成果,要在生態與發展間取得最適當的平衡點是必要的。
 今後除了政府的力量,從社區、學校、團體到個人,都要能夠貫徹落實綠色造林的精神,特別是在政策公權力方面要澈底的落實,要種活一棵樹不容易,要砍掉一大片樹林只要怪手一揮,要知道沒了綠意,就沒了生命。時值一年一度植樹月,全島軍民要以更積極的作為愛護所有的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