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這幾天陸續刊出有關青少年志工為民服務及助人為樂等新聞,雖然社會上的善人很多,隨便捐幾百萬的大有人在,但我們要知道,能夠從小養成主動助人與為民服務的好習慣,更是相當難得,此類學生長大之後,也更能知道知恩惜福,感謝社會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才能成為社會的正面力量;反觀地區太多唯利是圖、逢迎拍馬的小人,跟他們比起來,這群小朋友的節操,真的高尚的多。
有唸過青年守則都知道,助人為快樂之本,西方也有俗諺說「奉獻的本身,就是收穫」,表示不管東西方,都是希望社會大眾勇於、樂於助人,尤其是那些已經家財萬貫卻為德不卒的人,空有財產卻不願助人,只換來守財奴之譏。
其實,要求一個吝嗇的人做善事,真的就像是緣木求魚,所以現今各公益團體,都是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努力培養年輕的志工,而且年齡層有普遍下降的趨勢,幾乎是國中生階段就開始組隊為民服務,他們主動加入各種公益團體,利用假日或空檔進行掃街、清潔等勞動服務,用一己之力為社會做貢獻;可能一個人的力量渺小,但這股風氣帶動起來,當數以千計的人們願意掃街、願意把自己周圍收拾乾淨,那群人的身邊,何患有骯髒垃圾?
反觀在馬祖這小地方,不願意投身服務就算了,連自身基本的工作,都不願意去做好,很多人是懶散苟且,怠惰之風相當嚴重,尤其是公部門,已經佔了肥缺,上班時間卻四處打混者比比皆是,單位主管卻像是視若無睹,任由其擺濫度日,由於地方小,民間對此些情形都相當清楚,但都是礙於顏面隱忍不說,姑且足以養奸,這群循私苟且之輩依舊故我,其他人也拿他們莫可奈何。
這社會的希望,真的在年輕一輩的身上,這幾年,許多年輕人回到馬祖這塊故鄉,所見所聞,卻是令人相當的汗顏,他們看不見馬祖的希望在哪裡,空有滿腔熱血,面對的卻是毫無生機與動力的僵硬社會,任憑外來者與擺濫者吃空掏盡、予取予求,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幾位民間有志之士也疾呼,資源,該放在對的地方,已經腐化的一輩,就該讓其進入歷史,要重新教導年輕一輩,要從小教育他們利益與金錢不是唯一的正確觀念,並透過多元的服務管道,從小養成主動助人與奉獻自己的好習慣,這樣的健康學子長大之後,懂得知恩惜福、懂得回饋社會,才能成為社會的正面向上的力量,從事公益的人增加、貪得無厭的人減少,馬祖才能擺脫貪婪之島的惡名。
為善奉獻 從小做起
- 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