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清潔 居民動起來

  • 2010-03-18
 馬祖被稱為海上桃花源不是沒有原因的,其中一個因素是縣府的綠美化,另一項因素是軍人與勞委會多元就業人員勤於整理,讓各個景點和社區內都保持一定整潔,環保局與各鄉公所的清潔隊更是功不可沒。淨灘、除草,消耗體力且上山下海的工作,就因為大家的犧牲奉獻而有了具體的成果。如果要擴大、要維持,都少不了您一分力。
 剛結束的各鄉國清週,我們看到了明顯對比,由阿兵哥和清潔隊共同整理的區域,效率最高;其次是清潔隊,最差的是兩者都忙不過來的區域;而您或許也發現,以上的角色少了一群人-「當地居民」!只要居民動手、加入,現場就更有充裕的人力,在妥善指揮之下,效率將大為提升。
 然而,我們卻發現,有少數民眾抱著自掃門前雪的心態,覺得「他們清理環境有薪水,就交給他們清」;也有人純粹是因為工作忙、體力不濟,於是把自家門前交給清潔人員處理;更有人認為「掃地工作別人做,清理出來的垃圾也別堆在我家門口,這樣沒辦法開業」。種種理由都不能推翻同心協力可以做得更好的事實。
 以南竿島為例,山、海線道路的清掃由清潔隊與多元就業負責,防區也有部隊支援。而各社區的景點則由社區發展協會與他們所管理的多元夥伴打掃;馬祖國家風景區所管理的景點則有外包清潔廠商。最後一點居民難以介入,但是前兩者,都有合作的空間。
 目前社協的環境清理多擺在假日,也就是公教人員和學生有空閒的日子,扣除做生意的人手,能投入的退休人力和高中以下學子大有人在,公教人員本身也能當協會的幹部統籌,縱使人口外流,各村出三到十人,綽綽有餘。
 諸如馬港與福澳社區發展協會,還有后澳社區,都申請了十餘人不等的多元人力,若加上這一批居民的力量,將更為充足,更能減輕社協幹部與多元夥伴們的負擔,而且也不需要政府多出經費。
 縣府環保局的公務人員編制大約九人,加上約僱與臨時的清潔人員,還有各鄉清潔隊,也不過百人左右,得清理四鄉五島,加上每次支援的軍中弟兄與多元人力也不過多了百人,而且每出一人,就多付一天的錢,這些都是我們納稅人繳的錢。與其花錢請別人掃自家的環境,倒不如自己動手,還可以和親友聯繫感情,先一起打掃,然後聚餐、出遊都不是不可以,考量上述優點,建議鄉親們不要只靠政府的力量,大家一起來清理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