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各方對保送制度看法不一,但它在現階段仍是離島、偏遠、山地培育人才不可缺的搖籃,我們還進一步期待比照原住民,每年有送到國外深造的特別優惠,對金馬子弟而言,也是一項機會。
衛生署今年起雖停掉全國公費醫學生名額,但仍保留該署委託醫學院招收金馬等離島及原住民醫師等養成計畫;停掉醫學院的公費生,是因為他們畢業後在鄉下服務期滿就走人,政策效益沒有完全實現;反而山地、離島的特殊地區公費醫學生養成,是鞏固偏遠醫療服務品質的有效方法之一,外島未來不會出現在地醫師荒。
目前,我們離島醫師配置一人,還不算充足,也並非缺醫師,而是醫學院七年養成教育是基礎,還需到台灣大型教學醫院受專科訓練後,除就可獨當一面外,而且是各科專業,對鄉親照顧會更好。另外,縣府教育局做了很大突破,爭取的醫學院除醫學系外的自費生醫事人員保送計畫,今年算正式首次上路,有牙醫系等醫技相關系額,都是未來馬祖醫療人力的儲備庫。。
金馬保送制度的設立,是培植地方人才的搖籃,不管新制也好、舊制也罷,只要延續這項政策,下一代升學多了選擇,我們希望在未來,除爭取名額不減少之外,校系能夠更升級,讓學子有更大發展空間。
雖然,現在大學錄取率門檻跨越容易,幾乎達百分之八十六,可是院系並不理想,而且一般私立的學費昂貴,畢業之後的出路也會受限。唸名校,需要自我努力,保送也不是完全保送上壘,家長們更要多給予督促、鼓勵、引導,而且一步一腳印,才能踏進名校大門。
在現今大學入學幾乎沒有門檻下,地方保送列車應當多給在地孩子一個搭乘機會;同時,保送校系選定作業方式,除考量積極性、周延性之外,還要符合需求性;不然,保送美意大打折扣或有所誤差。
彙集近年家長聲音,我們希望相關有所參擇:
第一,每年所有保送作業從開始即公諸報端,包括員額、選校系、作業時間、流程,這是解除外界疑慮第一個要件。
第二,辦法修正前後更要公佈,修正每一條若牽涉個人權益,必須邀集相關或民代、家長會,交由大家討論,比較符合民主機制。
第三,爭取科系除力求學生、家長意向需求外,校所也必須亟力爭取、維護,如申請爭取國立,到最後變成私立大學,有的連家長都沒聽過的校所;同時,家長憂慮前段班第一名學生,挑不到滿意校系。
第四,教育部門與高中保送互動作業機制應予暢通。
離島保送制度還要再深化
-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