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世界文化遺產的第一步

  • 2010-03-26
 日前縣府召開「99年度連江縣推動加入世界文化遺產首次會議」,提出委託成大所完成的「馬祖推動世界遺產計畫」,第一步就是從馬祖世界遺產潛力點的基礎資料建立開始;也許世界遺產聽起來似乎遙遠,但其實成為國際肯定的重要人類文化資產,馬祖已經起步,現在則是在推動的路程中,邀請鄉親一起加入珍視自己文化的行列。
 文化遺產並不只是狹義的建築物,而凡是與人類文化發展相關的事物,皆可被認可為世界文化遺產;當然大體而言,可以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及複合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有兩項實質好處,一是帶來顯著的觀光收入,二是可獲得國際提供的專業技術與資金的支援,維護自然景觀與文物;這兩項益處對開發中國家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以吳哥窟為例,就湧入不同國家組成的拯救遺產團隊,當然也有來自各國協助的資金。
 文建會最初推動台灣的世界文化遺產台灣潛力點中,即便有金門、澎湖及綠島,就是沒有馬祖,後來在相關學者推薦下,98年以金馬戰地文化納入十七處十八點中的那一個點。台灣在文化遺產上有著一種過度物化與菁英化的現象,比較重視有形的價值,在這個層面而言,馬祖當然弱勢許多,但馬祖文化遺產還有非常濃厚的無形價值,在世界遺產架構下,有形文化遺產的無形價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學者在報告中提到,傳統分類下,馬祖的燈塔、民間信仰廟宇及碑碣可以屬於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紀念物,聚落也比較接近於建築群。至於軍事設施完全符合於世界遺產之價值標準,因為包括坑道在內的許多人為設施,完全反應出人類為了戰爭與防禦,對於大地所做出的重大干預。
 歷史與設施交織出馬祖戰地政務時期的特殊意義,那時候的兩岸對峙、對戰的可能緊繃,都成為今天的文化遺產。加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否將會限制地區開發與建設?相信是許多人的疑問,學者也表示,今天世界文化遺產不再只看單一建築,而是整個環境,開發與維護取得均衡才是雙贏。任何一項新的建築的建設,若能以珍惜這塊土地文化的觀念出發,以融入這塊環境的方式建築新建物,那就不會變成破壞環境的水泥殺手。因此,邁向世界文化遺產的第一步,除了找出馬祖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外,教導民眾愛惜自己的環境與文化,更是最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