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青年就業市場

  • 2010-04-05
 每年的畢業及退伍的季節,就是馬祖家長最煩惱的時刻,看著家中已經大學畢業或退伍的子女們,都在煩惱他們的將來,很想把子女留在身邊,但在馬祖都只有臨時性的工作,去參加國家考試又是機會渺茫,隻身赴台工作又不放心,教家長們怎能不心煩;確實,我們發現馬祖近年各行各業都在萎縮,開新店的背後是更多老店的深鎖,如何為青年們創造更多、更穩定的工作機會,真的是刻不容緩。
 馬祖地區向來是人口外移的社會型態,而近年是拜台灣不景氣之賜,地區青年回流有逐年增加的現象,加上台籍來馬找工作機會的人士,形成地區人口的「假成長」,因為嚴格來說這些人口都相當的浮動,一旦工程結束或是公部門計畫終止,他們就要跟馬祖說再見,近日就有不少返馬青年因為計畫到期,選擇去台灣重新找機會,家長也只能無奈的給予祝福。
 馬祖因為人口少、規模小,民間企業向來都是小而美、小而省,能不請人就不請人,丈夫外出上班、妻子在家開店的家庭式的企業,成了主要經濟體,雖然能有效降低成本,但也同時壓縮了能釋出的工作機會。
 近二十年以來,地區除了觀光相關產業之外,其他產業可說是毫無發展,包括農、漁業都是停滯不前,民間商業也是逐年蕭條,而在短期間沒有經濟困境及生活壓力之下,這些產業的下一代,多也不用甚至根本不願意從事父母親的工作,形成產業接棒的斷層。
 而在公部門方面,自戰地政務解除後所留下的龐大公務體系,此些人員的子女也多已大學畢業,但因為循環緩慢,公部門工作機會從未增加,加上來馬搶位子、碰運氣的人越來越多,使得地區青年的公職路,只會越來越窄,甚至形成台籍考生紛紛來馬祖考;馬祖考生們卻被迫要去台灣考的怪現狀,想長久在地為家鄉服務,真的就像是夢境一般困難。
 地區家長現在必須要知道,公職並非地區青年的唯一道路,也必須體認到這是一條不歸路,因為以現在平均要花五年時間才考上及錄取率不到1%的現狀來說,不是人人的運氣都那麼好;如果下一代無志於此,實在無需勉強,所謂行行出狀元,若有心自己開創事業,或是積極找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家長都應該多給予支持鼓勵,而非當頭棒喝。
 家長願意支持後,接下來就是地方是否願意更主動的營造有利的產業環境,做好觀光發展及穩定交通,創造更多客源及利多,讓有意在地創業的青年更能無後顧之憂,全心全力的經營屬於自己的事業,留在父母身邊,為家鄉作事情,展現真正該屬於青年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