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個世紀之後,馬祖土壤在造林有成,土質也變得肥沃之後,加上地球暖化,連帶著近年花、果都種的不錯,現今除了部分熱帶水果之外,常見的果樹也逐漸增加;尤其在農業型態轉換之際,或是生活休閒方式改變之際,可以推廣果園、道路果樹的種植,對在地觀光也會加分。
果樹受歡迎是趨勢,在外島取得較不易,縣府環保局規劃第一屆馬祖環境季,推出系列活動之一是別出心裁的「GO GREEN『不要怨碳』—認養樹苗」,希望藉由植果樹方式認養小樹苗(檸檬、柳丁、橘子),得到好的口碑,用心值得肯定,也抓的到鄉親的生活脈動。
以台灣鄉鎮而言,果樹不足為奇,對馬祖來說,大家如果在路上看到邊坡或山頂有果樹,即便是蕃石榴都會驚奇,更不用說其他水果了,因生活在海島,有它的珍稀性。
旅遊大門開放,離島觀光開發必須加入創意,除運用在地資源予以活化,才能有別於本島特色而吸引遊客。以東莒為例,除打出的百合花季外,協會曾推動麥蔥培植區、推廣果樹栽培區,都是值得鼓勵。島嶼開發因創意而偉大,也因集體而見成效,協會及住民近年不斷在做突圍,也是好的發端。
以花季塑造為主題性旅遊,不論在台灣或國外都有成功的案例,在地獨特植物只要大量推廣栽植有成,在開花季節推出花季旅遊,可以賣得了錢。馬祖開闢道路果樹,以近年北竿採桃也曾成為遊客景點之後,採果絕對也可以吸引遊團。
近年,旅遊休閒以知性為主,果園、農場深受歡迎,雖然馬祖腹地受限,不過可以思考創造不同的味道。以地方氣候、土壤可能無法做到像台灣水果的甜度及多樣,但是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規劃。目前地方土壤、氣候,可以適合種植各式花、果,尤以兵力減少,菜類產銷不均衡狀況下,果樹栽植值得逐步推廣,或請農業部門先做調查規劃,雖無法做到產銷,但可配合旅遊的開發,景色加添以及生活休閒方向思考。
從環保局推動認養果樹苗說起
- 20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