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地區自八十一年解除戰地政務回歸自治以來,地方政府一直努力尋求永續發展之道,其中觀光事業被列為未來必走之路,然而交通是觀光最重要的命脈,沒有便捷的交通讓觀光客卻步;有關台馬海空交通的改善,地方政府的步調向來很積極,只是不管最終中央會採納何種方案,對馬祖而言都是一種突破,但同樣重要的還有島內的產業扶植計畫,包括觀光產業的升級與農漁產業的輔導。便利的交通可以帶動人潮與錢潮,產業精緻與升級更是永續生存的保證。
改善對外交通是馬祖上上下下一致的願望,多年來各界為了海空交通改善,可以說是忙的焦頭爛額,因為要發展觀光就要先解決交通問題,這是眾所皆知的大道理。地方政府現階段正忙於海空交通的改善計畫;在海路方面,積極爭取購置三體快輪、建造新臺馬輪、租用三體快輪共三個方案已經修正送部待核,如要在最短時間內解決與改善台馬交通,租買現船方案均不是地方一廂情願的事,除困難重重之外,最終仍需中央核定。
時值馬祖觀光旺季的開始,但有很多團體因為交通的不便取消馬祖行程,機場關閉與臺馬輪停航對馬祖所造成的損失難以計算,這是因為人進不來走不了,運輸的動線受阻,經濟活動自然也跟著停頓。近年來馬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想來馬祖玩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的海空交通卻不足以因應發展的需求,老舊臺馬輪停航、故障,南北竿機場說關就關,就算開場也沒有足夠的飛機可飛等等問題,都要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在空中交通改善方面,爭取建造可長可久的機場也是地方一致的心聲,但同樣得中央首肯。
在地方爭取海空交通改善的同時,島內的建設與產業也要跟著做轉進,扶植產業深耕必須由政府提供良好的環境與設施;最近基層農漁民碰到一些問題,像是法令的不合時宜、技術無法精進、基層設施不符需求等,都待重視度有關。馬祖有無污染又生產力強大的海洋及獨特的氣候條件,該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條件發展有機無毒島,推廣養殖及觀光休閒漁業;地區人口組成與經濟依賴大致可分為觀光從業、公職、營造、農漁業等四大類,要設法讓各行各業都有飯吃,就必須建構一種全面性的發展策略與方向。
改善交通的目的是把人帶進來,有人潮就有錢潮,各行各業會因為人的流動性增大而受益,而扶植產業是要利用馬祖的山海良田,把好的產品推銷出去,這一進一出都是生存與發展之道。正當各島為媽祖聖誕千秋慶祝的同時,我們祈求媽祖賜予平安喜樂,也期望開啟眾人的智慧,引領海島子民走向正確的發展之路。
交通帶人來 產業生錢財
- 201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