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返鄉及外來人口的逐年增加,長期在地的鄉親可以發現,近年各種餐館、小吃及飲料等店面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而且是一家接著一家的開,令鄉親們是目不暇給;我們肯定青年創業的精神及欣慰軍民有更多選擇之餘,也不免憂心這些店家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生存及永續經營;當然,經驗法則可以做驗證,那就是「品質」,如何維持高品質獲得消費者青睞,是商場競爭的唯一生存之道。
馬祖從戰地政務實施以來,就是人口外移的社會型態,回歸地方自治之後到九十年代開始,拜台灣不景氣之賜才逐漸回流,到今年又再次破萬,就數字面上來看,真的是喜事一件。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些回流群之中,除了回鄉發展的青年外,還有不少台籍來馬找機會的人,嚴格來說只是「假成長」,因為這些人口都相當浮動,一旦工程結束或是計畫終止,他們就要跟馬祖說再見。
由於地區工作機會向來有限,不少年輕人就興起「自己當老闆」的念頭,所開的店面也是基於「民以食為天」,九成以上都是以餐飲業為主,還可細分為早餐、小吃攤位、飲料、咖啡等店面,其中不乏是台灣的加盟店,一時之間各種店面紛紛成立,顯見景氣確實有點回升。
不過,只要經過嚴格檢視,我們會發現地區近年各行各業的業績都在萎縮,檯面上許多新店開張的背後,是更多被淘汰老店的關門深鎖,所以對於新店面的開張,我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地區軍民在飲食休閒上,多了不少新選擇,也能從其中享受到更高水準的商品與服務,所謂適者生存,商場上能持續經營下去的才是贏家。
憂的則是開店就要花錢,不管店租、裝潢、請人、材料儲備都是投資與長期的支出,一家店從儲備到開張,所費肯定不貲,除了青年自身積蓄之外,家長親友也一定多少會贊助一些,這些投注的經費都是血汗錢,如果不能回本就關店,相信對青年本身與周遭親人,都是一大打擊。
我們提醒創業者,依經驗法則,一定要維持商品及服務品質的不墜,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這也是商場競爭的生存之道,千萬不能一開始很認真、細心,後來卻因倦勤懶散苟且,就隨意處理、隨手亂做的通病,消費者最敏感,只要一次的品質不佳或是餐飲衛生出狀況,就會爭相走告,屆時名聲一跌,很難不成為下一個關門大吉的店家,勉勵所有店家要當負責任的企業,以長久經營為目標,品質嚴格把關,才是地區軍民之福。
品質是商場競爭唯一生存之道
- 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