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會報比主管會報更務實

  • 2010-05-12
 從戰地政務一直沿續至今的地方主管會報總算改變形式,一改往年冗長且較無效率的舊模式,相信新做法會產生新作為,並可上緊各部門發條,加快解決公共事務。
 過去主管會報形式行之數十年,開會時由各單位口頭報告,除占走太多時間外,也比較不深入;同時,也缺乏各部門、機關的橫向連繫。新縣長上任,今年初即改為各局室就執行業務現況、未來重大工作輪流做專案投影簡報,深入有序,各單位主管也用心策劃及執行自己工作重點,同時,相關部門主管亦利用此機會瞭解而做方向配合,這項的方向改變,對會議有清新感及動力感。
 為再提高效率,縣府自五月起將原先主管會報調整為業務會報,只由排定的相關局室出席進行報告及議題討論;縣府第一次業務會報列席單位環保、建設、工務部門,主要議題包括清水濕地後續規劃、福正沙灘清理及酒糟廚餘處理等;縣長楊綏生認為調整為小規模的業務會報,除可提高議事效率外,也可以就重大議題做深入討論,以確實解決現存問題。這項作法轉換,值得肯定。
 開會最怕的是大會報,大家輪流說,沒重大事也要擠出話題報告,除了無新意,而且浪費時間,有的是內部事務與其他機關無關,過去有的一開,跟馬拉松式拉到中午,主席裁示近百條,真正民意所需及核心問題付之闕如。
 老天最公平的事之一,就是每個人的每天時間都是一樣的,但不同的是每個人肩負的責任是不一樣的,尤以地方公部門身挑重擔,要做事必須要給予思考的空間及走出戶外的時間,內部太多大型會議及外部無謂的干擾都不能太多,一般電話也不宜佔走太多時間。沒有冷靜的思考,很難有周全的決策,如果部門首長也忙於諸多開會及活動,一天、一月、一年的時間就是這樣的流逝。
 開會是有必要,但大前提開會是討論解決問題,而大會的發言盈庭場景,反而不如相關業務部門真正切入問題核心,梳理出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