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市場有它特有形態的魅力與味道,也不是流行的超市所能取代,我們希望公所在規劃時多作觀光可行性之思考,設計上兼具新、舊風情,提供遊客早上餐飲、購物的場域;同時也呼籲地主也要新的思考,創造雙贏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最近介壽獅子市場改建成為議題焦點,公所除向地主和攤商、鄉親要繼續溝通之外,未來在委外規劃設計上,專業歸專業,在地東西他們感受不到,所以要多徵集在地意見,不然失去地方特色主體性,市場的深層功能將無法彰顯。
傳統市場的味道,在於集體懷舊的靠近感,無論生鮮蔬果、魚蝦貝類,甚至是早餐感覺上是活的、是便宜的,這是現代化超市永遠無法取代,像台灣黃昏市場魅力依舊。超市在忙碌都市也有它生存空間,可提供便捷,隨時垂手可得,但移植馬祖不見得適用。
介壽獅子市場建築物老舊,超過30年的海砂屋,主體結構漸老化,牆壁龜裂,打掉重建是絕對必要,至於新建在賣場空間明亮、排水系統、通風設施良善是最基本的設計元素,給消費者乾淨舒適也是最起碼的要求,而關鍵是動線、與顧客互動,以及各區域規劃是否有貼近感覺,並不失傳統市場味道。傳統市場最大缺點就是髒亂,未來在環境設計上須考慮解決外,管理也是非常重要。
馬祖在開放觀光之後,凡跟觀光有關係的區塊都要慎重思考,以山隴傳統市場來說,客流量也是數一數二,除吃早餐外,很多遊客都會好奇、興趣,不少順便帶些土產、海鮮生品。
改建是必要,地方傳統市場也趨於沒落,除受限消費人口數外,環境更不佳,重新興建是一件必要工作,但恐改掉味道, 以北市近年進行傳統市場改建,有的失敗、有的成功,成功在於讓消費者享有更乾淨清爽的購物環境,失敗的是喪失原有的傳統市場特色,而讓過去的人潮消失,讓傳統市場更加沒落式微,可作為參考與借鏡。
傳統市場改建的定位與發展
- 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