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施工廠商善意回應鄉親說起

  • 2010-05-20
 南竿馬祖村日前發生兩起民眾投訴施工廠商的事件,主要不是關於工程品質,而是挖土機履帶可能傷到路面,或者施工的路口沒鋪鋼板,居民通行不順,廠商聞訊後迅速調派人、車、器材予以解決,儘管早上下雨,一個下午就改善完畢。施工廠商處理客訴的高效率,也許可作為地方機關服務民眾的參考。
 馬祖最近施工不斷,施工過程難免不讓所有民眾滿意,鄉親通常是透過網路媒體或直接打電話給主管機關要求改善,也有人是打給施工或監造廠商。自從馬祖日報推出「您來電,我採訪」之後,也有民眾循此反映意見,對於以上的問題,民間包商的處理通常很快。以仁愛村汙水下水道工程為例,主要街道開挖引起沿路居民諸多不滿,致電媒體或施工廠商之後,廠商都友善回覆,還立即指揮工人採取臨時性的交通順暢措施;而入村的階梯(仁愛主街上方)也因應民意,鋪設塊石,平整又美觀。
 介壽村的消防專管施工也是民眾電話不斷,沿著中隴一路環著蔬菜公園施工,剛好碰到南竿人車繁忙的路段,民眾和民代關心也相當多。施工廠商除了透過媒體定期公布進度,也效法其他廠商做好交通順暢與迅速回填等措施。縣府工務局和自來水廠、鄉公所也有專人監督工程進展。
 這些立即的回應和便民措施頗受一些鄉親好評,反觀公部門在處理民眾陳情的積極度上,則還有加強的空間。
 平心而論,地方政府透過在地的網路媒體,許多時候都能即時性的針對汙染還有工程品質等議題,甚至文化與觀光活動民眾的參與權益,第一時間做出回應;有批評、有回應,鄉親都看得到。但是在後續處理的貫徹程度還有效率上,也需要齊頭並進。以東莒福正沙灘為例,縣府與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還有莒光鄉公所在後續的清理上,結合軍方展現了高度動員與效率,居民還是有聲音。
 民主時代,民意表達是必然的,在馬祖改革的腳步中,希望公僕發現問題,傾聽建議,挽起袖子動手解決,和各個權責單位做好橫向連繫,在台北縣市建立1999專線處理陳情,即時解決的同時,我們也要朝著積極、即時服務民眾的方向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