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體快輪賭馬祖一個機會

  • 2010-05-21
 要不要買三體快輪?現在態勢看來好像是地方政府一頭熱,中央到地方都以船價過高、適不適合台灣海峽航行、未來維修不易、營運成本過高無力支應等理由反對,但有一個聲音被忽略,那便是用三體快輪賭一個馬祖未來發展的機會。
 三體快輪無論對政府單位,甚至是船舶專家都是一項新科技產物,大家所擔心的事情當然可能發生,但卻不要忽略它可能帶給馬祖的轉機。馬祖的機場體質不佳,金門機場近來努力要將起降標準從一千二百降到八百,以其平緩的地形,去除軍方地上障礙物,加裝儀降設施,似乎要簡單的多;馬祖南竿機場能見度要從五千降到北竿標準的二千四百,要削平附近山坡地,而周邊就是復興村;北竿機場要改善,要在海上延長跑道,要夜航則要砍掉獅嶼山頭,都有可能性,但沒有一項是簡單或立即可以實現的。
 馬祖的生計在觀光,觀光的任督二脈在交通,以現有的機場與海上交通工具而言,都僅有輸運功能,臺馬輪的老舊及航行時間過長,機場三天兩頭的關閉,進出馬祖便成為一樁要賭運氣的事,一切靠老天成全,這樣如何奢談發展觀光。小三通馬祖被邊緣化是不爭的事實,金門小三通跟直航都遠勝過馬祖的便利,馬祖小三通不但不便又貴,完全不具競爭力,馬祖觀光說的好聽是要慢活,但難聽就是來不了回不去。
 三體快輪是一個機會,要不要停靠東引爭議過早,因為爭取購船經費方為當務之急,委託台大進行的財務分析報告要向中央爭取預算,自然必須建構優勢的競爭能力,要讓人家相信我們購買這艘船不但養得起,未來更具有競爭力。船買回來,要不要停靠,或是兩天停一趟,都是內部可以討論的事;馬祖各島唇齒相依,馬祖的未來發展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更無須提前擔心被捨棄或邊緣的問題。
 技術性的問題可以克服,三體快輪可能發生大家擔心的財務問題,當然也有機會讓馬祖的動線順暢起來,基隆到馬祖三個小時的航程,舒適平穩的搭乘品質,有機會吸引兩岸三地人潮的流動,一旦人員流動量大幅增加時,就會帶動周邊相關產業及服務的產生。搶得商機、增加競爭力,三體快輪可能提供一個機會,機會稍縱即逝,現在大家要思考的是我們要不要賭這一把,最差不過維持現狀,但卻有機會讓馬祖改頭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