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北竿觀光版圖從橋仔開始

  • 2010-05-29
 針對北竿橋仔推動燕鷗主題館構想,連江縣議會日前邀集建設局及地區生態旅遊業者研商,不久前議會也在協商白沙碼頭船席運用及調度時,撥空前往橋仔會勘突堤碼頭改善的可行性;延伸觀光版圖這句話近年來受到政府及民意機關,乃至於一般民眾的關心與討論,拉長觀光動線與時間就能增加消費。北竿地區要延伸觀光版圖的出發點以橋仔為佳,除了本身具有的傳統漁村背景外,在地理及動線上的優勢,才是橋仔最大的本錢。
 眾所皆知,橋仔曾是北竿最大的漁村,早年大陸梅花鎮的漁民每年有超過半年的時間移民到橋仔討海,當時橋仔漁船商號鼎盛,住戶多達數百,這是因為橋仔周邊海域資源豐富。橋仔的口述歷史指出,梅花漁民在冬春季以捕蝦米為主業,稱之為討大海,夏秋以定置網及延繩釣為副業,稱之為討小海,梅花漁民之所以會選擇北竿橋仔為據點,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北竿島呈南北走向,橋仔及臨近的芹壁澳面向西,較能避東北季風,又能在最短時間到達重要的蝦米漁場,由此證明以橋仔在地理及生態條件的優勢,是高於其它村莊及澳口的。
 隨著傳統漁業式微,取而代之的將是以觀光為導向的休閒漁業,不論是那一種漁業活動,橋仔與生俱來的優勢不變,但要符合未來的發展需求,基礎建設是少不了的。在橋仔推動「燕鷗生態主題館」是增加觀光資源的具體作為,目前的漁村展示館是所有觀光客必到之處,而北竿臨近的燕鷗保護區,幾乎都在離橋仔不遠的海域,主題館將來與海上賞鷗動線連成一氣,更能豐富生態旅遊的多元性。
 觀光發展朝多元方向是重要的目標,能夠善用在地資源才是重點,北竿從芹壁到橋仔再延伸到大坵、高登等地,這個西海遊憩區結合了各種觀光資源,有聚落、生態、軍事、漁業等,若能以整體開發規劃的角度來思考,配套硬體措施有整體的建設與規劃,則能全面擴張北竿的觀光版圖。
 要以橋仔做為北竿觀光版圖延伸的根據地,碼頭的改善是重要且必要的第一步,遊客的安全是所有觀光區發展第一項重要的考量。根據統計,橋仔港進出的人數有近一萬二千人,其中有一半是與觀光有關的遊客性質,所謂的遊客包括台灣釣客、到大坵體驗梅花鹿生態的遊客、出海到附近無人島礁賞鷗的觀光客等,顯示橋仔碼頭在觀光上所扮演的功能,已經慢慢超越了傳統的漁業功能。基礎設施的改善有助於提升遊客安全,更是民間投資的信心指標。走過繁華與沒落,橋仔將再次扮演延伸北竿觀光版圖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