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是海島,島嶼穿越海洋的對外連結,是生存、繁榮的利基,若受海洋阻隔造成對外疏離,是困頓、萎縮的終曲。馬祖交通問題不解決,也就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同時,海空不做革命性的改變,也的確是永遠圍繞在大家口中的話題。問題、話題都是題目,必須要作改革性的破題、解題。
因過去對外交通未做有效改善,這個問題還是施政重點工作及任務,共識經由多年的討論及部份改善而形成,馬祖不僅是要回家的路更順暢,進一步經由便捷的交通,讓馬祖走出去,甚至要有與世界接軌的規劃。
若要富,先開路,馬祖的交通建設中又以對外的海、空交通運輸是影響發展的關鍵,在空中交通方面,我們已有共識是需要一座可長可久的機場,北竿機場已完成左右定位台的裝置,起降大幅改善,未來可朝有效、務實作法。在海運方面,我們需要的是可以有競爭力的新臺馬輪;再者南竿福澳港浮動碼頭已施工,其他鄉島也在推動興建。
以新臺馬輪的三體高速船,在經充分討論後,大家也都能接受先進的船隻思考是對的,因為坐船是旅客在班機不飛的狀況下的選擇,未來機場改善,傳統船隻競爭力相對減弱,所以我們有新思考也是正確的方向;同時,我們也有另一備案,萬一購置不成,可有替代。
馬祖輸給金門,唯一不能與之競爭的就是交通,尤其是對外的空中交通。受限於地形的不利影響,南北竿機場號稱是馬祖雙翼,卻不能帶領馬祖在觀光及小三通之路起飛;我們除了要求行的權益外,更希望能經由交通的改善,讓馬祖的整體發展再向上尋求突破,因為這是解決馬祖人回家的路要順暢,也是進一步在為發展尋求出路。
我們有新思考、新方向,相信未來馬祖不論是海是空、島內、島外,在交通改善方面會有突破,但更重要的是推動任何的改善計畫,必須是在島內形成共識的大前提下為之,如何化阻力為助力,如此才能加快腳步。我們樂觀的認為,未來在各界形成共識的前提下,隨著科技的發展,馬祖的空中交通改善會「漸入佳境」。建設是在延續執行,發展是要永續經營,馬祖在民國百年之前能啟動改善海、空交通大工程,則在民國百年後,將可闢出一條長久的生計之路。
在地方爭取海空交通改善的同時,島內的建設與產業也要跟著做轉進,扶植產業深耕。馬祖有無污染又生產力強大的海洋及獨特的氣候條件,該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條件發展有機無毒島,推廣養殖及觀光休閒漁業;地區人口組成與經濟依賴大致可分為觀光從業、公職、營造、農漁業等四大類,要設法讓各行各業都有飯吃,就必須建構一種全面性的發展策略與方向。
問題要先破題再解題
- 201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