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將於六月中旬展開一年一度的燕鷗保護區巡護,今年特別將大坵島納入範圍,以求澈底了解島上梅花鹿的繁殖情形,為梅花鹿補充應有的養分。作為許多生物分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馬祖扮演了獨特的生物棲息與繁殖地角色,縣府與上級指導機關-農委會,也持續辦理生態調查與保護。我們希望這次的巡護不僅具有宣示意義,也有更佳的實質成果,包括目標生物的族群現況掌握,需要有縝密的事前規劃,依據科學的研究方法,按部就班展開影像與文字的記錄,除了記錄,也要有專業的保護與配套措施。
馬祖「觀光立縣」為施政主軸之一,生態旅遊也是近十年來主政者所關注的重點。黑嘴端鳳頭燕鷗於民國八十九年重現、昔日農改場野放的梅花鹿在大坵復育有成,都成為縣府生態旅遊的宣傳題材。但是保育與歡迎遊客有時候會相牴觸,因此,縣府也參考學者、專家的建議,結合海巡與漁民的力量,持續燕鷗保護區的巡守工作;儘管有限度開放保護區旅遊,也是在不打擾珍貴生物的作息之下,讓遊客登船用望遠鏡遠觀燕鷗所在的島礁。
也正因為保護區的巡守與強而有力的管制措施相結合,才能避免燕鷗保護區遭受遊客驚擾,也防止兩岸不肖漁民擅自登島,竊取燕鷗的鳥蛋。新的年度保護區巡守又將啟航,我們希望這樣的堅持與縝密的行動能繼續下去,新增的大坵島訪查,也能秉持記錄與保護、管制相結合的精神,從頭到尾措施如齒輪般契合。
有關大坵島的巡護作為,本報初步了解是研判梅花鹿的族群數量,為梅花鹿補充適量的鹽磚與酒粕、桑椹等營養品,現場掌握的資訊也將作為後續保育的參考。大坵島的梅花鹿經陳順其等學者團隊的研究,恐面臨近親繁殖、食物不足的問題,小小一個島嶼,可能難以供應一百多頭梅花鹿的所需;所以,縣府提供這些食物,其中一項目的也是為了梅花鹿解決燃眉之急。
但補充食物與養分事小,研究報告所指出的近親繁殖、鹿角疑似畸形事大。縣府和地方民意代表溝通時,曾指出與台灣知名動物園合作、配種的構想,希望能將島上一部分梅花鹿與台灣的作「交換」,讓正值青春的「鹿哥」、「鹿姊」能夠和不同血緣的對象相處、繁衍下一代。政策構想已見雛形,我們希望縣府能加速推動,中央政府和台灣其他縣市也能秉持生態永續的理念加以支持。
位處離島的馬祖似乎是上天眷顧,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也孕育許多台灣少見的生物。當政府發展觀光的同時,也同時肩負了生態保育的期盼,我們希望縣府能和中央充分合作,有限度開放旅遊的同時,也能貫徹保護區的管制規定,不管在燕鷗還是梅花鹿的棲息地巡守上,都能事前縝密規劃、澈底掌握目標生物的相關資料,做好文字與影像的記錄,事後也要有永續發展的保育措施。
寫在大坵島巡護之前
- 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