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代表、村長選舉圓滿落幕了,結束這場所謂的基層選舉,在四鄉五島中仍以南竿鄉代參選者最多,顯現民眾對政治的參與度提高,我們在此祝福當選者,希望他們在鄉村多做事,做中間的橋樑,為地方鄉自治功能真正發揮。
由於地方小,一般認為鄉代的工作不易被突顯,或認為重疊性高,比較沒有揮灑的空間,其實不然,鄉村事務還是很多,端看鄉代們如何思考、著力,尤其在大家同心協力下,依然可做諸多大事,為民眾鄉親做更多服務,而且可具影響力。
民眾鄉親的事,越是底層,需要服務的越多,在平日的服務上,村長、鄉代是最靠近鄉親的民選代表,對村內的大小事務、鄉中的公共事務多所瞭解,在能力範圍內能做的先予解決,實有困難,結合鄉公所力量給予鄉親協助,而需議員居中協調、爭取,則由其出面。
近年,隨著鄉村事務的多元,以及社區改造運動的興起,村內的組織除村公所之外,社區協會逐步變成推動活動的主力。社區總體營造的另項核心,成為地方再發展的施政方向,以地方居民自主意識與社區的互動關係密切。社區今時所謂的「社區」,已不再是過去的村、里、鄰形式上的行政組織,而是在於這群居民的共同意識和價值觀念,其扮演角色愈來愈重要。再者,近年鄉村廟宇活動盛行,廟宇管理組織地位在村內也是一個舉足輕重角色,因信仰關係,廟會的動員力很強,所以,在村莊內村公所、社區協會、廟管會的組織要相互合作,結合起來力道更強。
我們希望在這次鄉代、村長選舉之後,鄉代們可就村內的事務做個統合,大家一起為村莊做事,不因各居其位,或是不便介入,這樣反而缺乏橫向聯繫,削弱潛在的力量。
每次一到選舉年,鄉親就會很慌張,有親友出來選舉的人是更慌,因為投票的壓力很大,今年的鄉民代表、村長選舉也是如此,馬祖小,家家戶戶之間難免都有點關係,出來選的候選人多半大家都認識,沒有血親也有姻親,在這樣的交錯關係之下,家中有數票的選民們都左右為難,各方都不得罪,這是在多年壓力之下,選民聰明的自保之道而不得罪人。
以這次南竿鄉代選舉來說,應選七人,結果有十五人參選,相較於其他鄉真的是參選大爆炸,南竿坊間也都戲稱這場選舉是「七上八下」,扣去婦女保障名額及兩位女性候選人,剩下的十三位男性候選人就要拚剩下的六席鄉代,南竿參選人在不到五成的當選率下,選起來的無力感,可說超出其他鄉候選人甚多,雖然如此,參選人們還是使出渾身解數,在外表看似平靜的選戰中,鴨子滑水似的拜票而努力。
我們認為,民意代表是一個做事的平台,不管在中央還是地方,選上了,代表民眾的肯定與託付,應該熱心付出,以不辜負選民的期望;沒選上,也代表著努力不夠,也應以感恩的心加倍服務大眾,而非意志消沉甚至怨民怨友;最重要的是要認清民代是一生一世的志業,為民眾揮汗付出,只要持之以恆,一定會有獲得肯定的一天。
民代是志業 鄉代、村長多做基層服務
- 201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