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生態博物館園概念的延伸

  • 2010-06-15
 一種珍稀的生物,一項歷史的物件,有可能成為區域旅遊最大資產,這是生態博物館概念的延伸;上個週末,建設局登島為梅花鹿加菜、出海為燕鷗守護,不但讓人感受珍惜萬物生態的溫馨,也顯現在地觀光事業的希望,因為大家呼吸到區域性自然、人文的珍貴,這也不是用錢可以買到,或是短時間可以做到。
 在地方旅遊大門打開,並豎起觀光大旗之同時,除了海空交通亟待改善、突破之外,我們周邊的自然、人文的生態資源也須加以關切;不然,等交通做好之後,這些珍貴的資源,有可能因為人為的疏忽而流失、而廢除,再回頭去找尋、去恢復,它已不存在,才是本土人文歷史的浩劫。
 生態博物館園概念是將地域本身自然及文化資源視為主體,它是個概括性說法,據此理念將地景、人文、歷史、古蹟及生活等全部融合展陳,並由各專題展示再延伸至各處,形成一個生態區概念設計規劃;以此概念,綜合思考馬祖地區自然與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展示教育與觀光功能,冀將其在地的自然與文化資產統合在現代的環境中整體呈現。
 近年,地方在自然生態的維護很努力在做,這是好現象;以放養大坵島的梅花鹿糧食補充來說,因在大坵島的梅花鹿經十多年的自然繁殖,根據估計現在數量已近150頭,島上的食物在枯草期可能不足;上週末首度嘗試將酒粕及桑葉運到大坵,並放置合適位置,希望能增加島上梅花鹿的食物量。桑葉是梅花鹿最愛的食物之一,至於酒粕早年在南竿飼養的梅花鹿都有餵食酒粕,現在酒廠生產酒類後剩餘的酒粕,除了可以做成堆肥外,將來也可在枯草期,運送到大坵島補充梅花鹿的食物量。地方建設部門也計畫在島上合適的地點推廣種植桑樹,長成後桑葉可以提供梅花鹿食用。大坵島梅花鹿在春天開始換毛,現在開始一直到秋天都是賞鹿的好季節,而梅花鹿也成了大坵島最重要的生態資源。
 在為梅花鹿加餐飯之同時,一年一度的馬祖燕鷗保護區巡守也同步啟動,建設部門會同台灣來的野鳥學會專家,出海保護區島礁巡護,沿著島礁外圍觀察燕鷗的繁殖狀況與來訪情形。這一次沒有發現任何違規登島的情形,目前報到的鳥況還不熱鬧,目測大約才六百隻,未來幾週要持續監測。馬祖的瀏泉礁、進嶼、鐵尖、中島、白廟、三連嶼、蛇山和雙子礁等成為燕鷗保護區,每年四到九月是重點保護期間,也是在地珍貴的自然生態。
 從上述事例,回顧馬祖機關組織的演變,早期農改場、水試所機關的整併,或因當時時空背景所致,但現今想想有它存在的功能,但已熄燈,現在要開它的燈是不可能之事;反觀目前金門林務所、水試所、畜牧所在開放觀光後卻是重要單位,因光憑建設局一個行政幕僚單位僅能做行政事務,而研究或執行工作必須由二級專屬機關來做,因此,地方人事機關不得不慎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