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總質詢中教育資源整合議題一再被提出,少子化的現實正在全國發酵,馬祖也不例外。地區有學校招不到新生,全縣班級人數在五人以下的就有九個班,小校小班是不得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習並不理想,主政單位思考教育資源整合,必須從為學生好的觀點出發,擺脫旁枝的考量,更要避免政治性思考,一切回歸專業。
縣政考察時仁愛國小第一期老舊校舍整建四千萬元,只蓋了教室的主體建築,內部的天花板、地板及軟體建設仍待第二期方可使用,簡言之,必須再投入三到四千萬元,仁愛國小才有可以上課使用的教室。以一間四十餘人的學校,花費如此多的教育經費,也讓議員們再度提起教育資源整合的議題。
學校教室危險當然要修,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是大人的責任,這些聽起來一點都沒錯,各校都有危險教室,因此大家都有急迫性修建需求,但一定的經費分配給各校,各校都嫌不夠,只能蓋一部份,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滿意,每一間學校都無法一次修建足夠的安全校舍。
在北竿所進行教學上的教育資源整合,經過運作後證實是失敗的,不論學生或老師都不適應,最後能夠集合一起上課的只有大型活動的部分,其他常態性的課程,幾乎很難辦到。這個教育資源整合計畫是妥協下的結果,無法有效運作,證實馬祖教育資源整合,必須是全盤而且徹底的規劃。
馬祖南、北竿跟其他離島不同,也跟山區偏遠學校不一樣,莒光、東引離島必須有一間學校給該區學生就讀,這是基本權益,不能叫學生小小年紀就要越島就讀。但南、北竿不存在這個問題,集中教育資源,讓每位學生享受更優質的教育品質,而不是讓資源浪費在硬體建築上,幾千萬如果用在增聘師資,讓每位老師授課減少,讓教學品質更加精緻化,讓人文藝術、英語等長期缺乏的師資補足,都對學生的學習有更實質的幫助。
教育資源整合不能簡化為併校問題,更不能說這是社會問題,教育是專業的問題,地方政府甚至教育主管機關,必須以高瞻遠矚的眼光,規劃馬祖地方的基礎教育,怎樣做對學生最好應該是唯一考量,對學生好、對教育好,就要大刀闊斧去做,而不是因循現況。教育資源的分散、師資的不足,都是現在各校面臨的問題,這代表現況是有問題的,期待教育資源整合回歸專業考量,馬祖沒有資源不足的問題,卻有資源分配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待地方政府正視並解決。
落實教育資源整合
- 201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