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元2000年地方調查在北竿中島發現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以來,燕鷗成為馬祖獨特生態的代名詞;而縣府觀光局及馬管處每年都有規劃夏日賞鷗活動,但今年因為背包族無船可賞鷗之事引發媒體重視,甚至傳出觀光主管部門部份官員對賞鷗活動持不同看法的言論,我們寧願相信這是所謂的個人意見,而非所謂的官方立場。燕鷗當然是馬祖珍貴的生態資源,若能妥善規劃賞鷗行程,在不干擾棲地的前提下,賞鷗當然也可以是值得推廣的觀光資源之一。
生態旅遊已成為世界各地的趨勢,馬祖因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海域資源,每年吸引燕鷗過境棲息繁殖,雖然近年的調查顯示馬祖燕鷗數量有減少,這應與全球性漁源枯竭,燕鷗食物鏈受影響,有直接關連,但現有的數量及神話之鳥的被發現,燕鷗仍是可運用的重要觀光資源。
馬祖的燕鷗保護區分散四鄉五島的八個無人島礁,根據多年的觀察,鳥況較穩定的屬北竿的三連嶼及中島,特別是黑嘴端鳳頭燕鷗較常出現上述島礁;燕鷗保護區當然要適當的管制,而管制的目的是希望減少對棲地的干擾,我們應以管理重於管制的作為,讓生態資源亦能成為觀光資源,為馬祖的觀光增加多元化的屬性。
縣府觀光局及馬管處其實每年都有在推賞鷗行程,只是行程規劃有所變化,今年沒有針對背包族及散客的行程規劃,以包團、包船為主,這種做法有利有弊,利在於把賞鷗族群市場導向化,政府負責宣傳,由民間業者自行攬客出船,政府省下花錢維持固定航班的開銷,但弊在於一般散客背包族因無力負擔上萬的包船費用,而無法出海一睹燕鷗飛舞天際的丰采。
每年的賞鷗活動應設法做到定點、定時,在燕鷗棲地沒有很大變化的情況下,規劃的賞鷗行程與方式可以固定,更要能兼顧所有賞鷗族群的需求;團體用大船,散客走小船,這是比較符合市場運作的作法,現行多頭馬車的作法容易產生亂象。
政府在規劃賞鷗行程時要更加慎密,要考慮海象航程及行程的舒適性,萬不可捨近求遠,要能常態性的開航,才能維持活動持久性。
賞鷗是馬祖重要生態與觀光資源應是共識,要如何運用這些資源讓馬祖觀光加分,是政府主管部門應有的積極作為,包括所有的周邊硬體設施要完備,這也突顯觀光休閒碼頭建設的重要性。燕鷗是珍貴的資源,生態的保育要持之以恆,也是一項全面性的作為,海域資源的維護直接影響到燕鷗食物鏈,管制與管理要落實執行。
讓賞鷗成為馬祖常態觀光活動
- 201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