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馬三通人數銳減 突顯競爭力的重要

  • 2010-07-14
 根據統計,兩馬小三通99年前半年相較去年同期,銳減5,794人,同屬離島的金門小三通則不因直航影響,旅運人數仍呈小幅上漲,分析其主因,仍與金馬兩地的交通競爭力有關。金門不論是與台灣或大陸的連結,海空交通的硬體設施與便利性都是現階段馬祖所望塵莫及的。馬祖要突破現況,交通改革是非走不可的路,如何思考改善台馬或大陸間交通運輸是最重要的工作,競爭力若再不提升,馬祖不必再跟金門比,自身的發展也將因為交通不便而逐步邊緣化。
 兩岸的旅運市場前景看好,從國內航空公司爭相投入直航經營,以及航線爭的頭破血流可以知道,目前兩岸的連結有很多管道,包括歷史較久的港澳航線、2001年開始的金馬小三通、多年前開始的台灣包機直航到現在兩岸定點固定航班等,在諸多旅運管道中,以馬祖的小三通競爭力最弱,這是因為許多主客觀因素對馬祖十分不利所造成的。
 台馬間的海空交通不穩定,被認為是兩馬小三通旅運市場無法成長的最重要原因,所以政府積極爭取改善台馬海空交通是要提升整體競爭力。在海路交通方面,新臺馬輪與新世紀三體快輪究竟何者較有所謂的競爭力,答案很清楚,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競爭前提下,台馬間海運如果仍維持過往的運能,對提升競爭力而言,是毫無助益可言。在空運交通方面,在機場條件不佳的情況下,南竿機場今年六月的飛航率可能創開航以來的最低點,條件較佳的北竿機場也因為班次的安排及調度而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全面改善空運條件是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座可長可久的機場是馬祖全民的心願,沒有穩定的空中交通,發展與競爭力都將淪為空談。
 不進則退,台馬間的交通改善要從更宏觀的視野看待,如果只是解決馬祖人行的問題,大可不必把船搞快、機場搞大,「改善」已經無法滿足未來趨勢的需求,要「改變」才能提升競爭力。大陸上海為了提升競爭力,正在大興土木建造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貨櫃專用深水碼頭,台灣為了提升亞太營運中心的競爭力,提出了桃園航空城的計畫等等,世界各地的發展都要以提升競爭力為前提,馬祖當然也不可能例外。
 兩馬之間的交流不能再以2001年時試辦小三通的心態面對,隨著全面大三通時代的來臨,要思考最有競爭力的作為,包括黃岐新航線的開闢,交通運具的改良與突破等,沒有競爭力就等於沒有生存空間,地區各界必須要有此認知與警覺,而大陸方面也同樣要面對思考,如果再有因地域而產生的情結,都將可能阻撓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