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頂級遊艇來訪看馬祖未來的港埠建設

  • 2010-08-14
 中信造船所屬的頂級遊艇「潔蒂輪」來訪,進行觀光交流活動並為馬酒拍攝一宣傳短片,這是馬祖首次有國內大型遊艇靠泊,我們除了表示歡迎外,也希望地方乃至於中央政府能順應未來發展的需求,適時適當的調整馬祖地區整體港埠建設的方向與內容。
 馬祖地小島散、面面環海,地方發展乃至於各項建設、生計無不與海有關,要學習如何與海共存共榮,是新世代馬祖居民必須要重新審視的。在早期軍管時代,由於軍方強力的管制,讓面面環海的馬祖人不見得很容易親近海洋,再加上早年海上救援通訊能力有限,海難事件頻傳,致使許多民眾遭家長或軍方禁止接近海邊,對海的陌生竟與都市人相若,令人遺憾。
 地區的港埠建設早年的口號是島島有碼頭,90年開辦兩岸小三通,當時為了需求規劃四鄉五島同為國內商港,也因此產生為了三通而建的福澳碼頭計畫,怎料兩岸大三通提早來臨,過去希望馬祖成為兩岸中轉口岸的政策,可以說是「跟不上時代潮流」,甚至現在看來是「錯誤的政策」。地方港埠建設因應發展趨勢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三通不是未來的主流,馬祖是不是也要調整一下建設的方向;以各島希望籌建浮動碼頭為例,目前僅南竿地區施工中,其它各島都是經費尚待研究;我們認為現階段的馬祖對浮動碼頭的需求遠超過一座萬噸級的陽春碼頭,中央政府難道不能了解地方的實際需求,做進一步的評估與調整嗎?
 頂級遊艇的來訪預見馬祖港埠以貨為主的方向要調整為以客為主,更重要的是希望經由開放海洋的思維,讓想要親近海洋的人,都能在政府相關措施完備的前提下,更容易的接近海洋。台灣向有遊艇王國的美譽,但遊艇除了製造業在台灣較發達外,有關遊艇活動的管理辦法,竟然尚未立法完成,導致四面環海的中華民國海洋政策與臨近各國相較是明顯落後,直到最近幾年政府才開始意識到海洋政策的重要,有些政策開始轉變,例如漁業署編列經費要在國內部份漁港推遊艇碼頭建案,原因是現在捕魚的人少,但休閒釣魚或玩遊艇的人多了,這就是政策因應需求轉變的最佳例證。
 馬祖的整體港埠建設仍在不斷的進行中,將來各島需要什麼樣的碼頭,應視實際的需求做調整,過去核定的計畫不見得適用將來,各界應集思廣益,為馬祖的海洋政策找到可長可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