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磯釣天堂的美名可能不保,近年來由於全球海洋生態丕變,加上馬祖海域過度捕撈,往年盛產的黑鯛、黑毛在近年來發現數量有大幅的下降,釣界人士應該對此有很深的體認。每年地方社團或政府都會舉辦磯釣比賽,希望藉此宣傳馬祖的好釣場,帶動觀光人潮。但隨著海洋生態的改變,要不要繼續為了宣傳而辦比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馬祖想要繼續保有磯釣天堂的美譽,現在開始就要積極推動復育及休漁工作,而不是辦比賽來加速釣場生態的破壞。
馬祖因四面環海,海岸地形與潮水潮間帶很適合魚類棲息生存,又因位於大陸舟山漁場南端,長久以來就是福建沿海著名的漁場,也因為如此,兩岸在走向開放交流的過程中,海域資源的維護終究不敵三通交流政策,而被某種程度的犧牲。多年來,馬祖海域因越界大陸漁船過度的捕撈,以及本國漁民釣客的不節制,海裡可捕、可釣的魚是一年比一年少。
推廣釣魚休閒活動本是好事,近年政府或民間社團為了宣傳馬祖釣場,吸引台灣釣客來馬消費,幾乎每年都有幾場的磯釣比賽在各島舉行,這項活動為馬祖帶來多少的利益尚無具體的統計,但我們認為有必要重新評估整體效益與調整比賽的目的。過去辦比賽多半著眼於宣傳的目的,其實馬祖對所有台灣釣客而言,已經不像早年陌生,甚至不少釣客對馬祖是十分熟悉,所以說,再繼續為了宣傳馬祖釣場而辦比賽是沒有多大必要的,現在對多數台灣釣客而言,要不要來馬祖釣魚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沒有魚可釣?」
馬祖磯釣經過多年的宣傳與口耳相傳,在台灣釣界早已聲名大噪,要真正達到吸引台灣釣客的作法是設法讓海裡有魚可釣,而這項工作就必須透過釣場生態的維護及積極的復育來達成。多年來,地方政府積極宣傳釣客要放生小魚,也訂定了相關罰則,但缺乏落實的機制,法令形同虛設;在釣場生態維護方面,我們要更加積極及勇敢的面對,這是基於永續生存的立場。而休漁禁釣的觀念,也要進一步設法讓民眾認同與接受,經由政府訂定相關管制規則,因為當海裡沒魚可釣時,再多的宣傳與比賽也是無濟於事。
磯釣比賽不是不能辦,而是方式與內容、目的要有所改變,應把釣場生態復育的觀念融入賽事規則,把過去以宣傳為主軸的方向轉化為生態復育。對馬祖而言,比賽辦不辦不重要,生態的復育是非做不可,否則不出幾年,「馬祖頌」歌詞中「黑毛、烏格,什麼魚都有」,要改成「黃雞、石狗公,什麼都沒有」了。
釣場復育與比賽宣傳孰重孰輕
- 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