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馬祖示範自行車道

  • 2010-08-19
 馬祖鐵馬一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起伏大的高難度地形,也讓外地的車友趨之若鶩,甚至有人一來再來,但困擾的是,適合全家老小騎乘的一般自行車道在馬祖卻不多,目前南竿僅有福清道尚可,但全長卻不足,甚為可惜;因此,這次縣府規劃南竿自行車道時,希望將珠山電廠前外環道路及往珠螺的濱海大道納入迴圈,打造有自行車專用道的示範自行車道,較為平坦的地勢可以讓更多的人從事自行車活動。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在91年起配合行政院「觀光客倍增計畫」的推動,依據「綠色矽島建設藍圖」,積極執行「全國自行車道系統計畫」,透過與縣市的共同合作,依照當地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觀,規劃興建各類型自行車道,無論是以河濱腹地、親水設施為主的台北縣市河濱自行車道,或是具有生態保護及文化意義的八里左岸自行車道,或是利用舊鐵道再生的台中縣東豐自行車道,或是環市建置讓自行車成為人們勇闖都市叢林利器的台中市環市自行車道,甚至具有挑戰性的登山路線,像是苗栗貓貍山等。
 馬祖南竿目前由縣府交通局正在規劃的第一期自行車道規劃,先以濱海路線為主,除了景觀較佳外,山線仍有部分路段的路面不佳,主要路線分為東環島迴圈及西環島迴圈,但規劃的期初審查遭到許多批評的意見;當然馬祖道路規劃自行車道相當不易,愛騎、能騎的人,不管有無自行車道都鐵馬四處行,但真的規劃自行車道就是希望提供完善、安全、友善的騎乘環境,更要打造具馬祖特色的騎乘感受。
 選擇濱海線優先規劃並無爭議,主要是道路寬廣,騎乘時又可以一面欣賞海景的美麗,但缺乏綠蔭卻必須考慮,而起伏大的地形要如何讓自行車道更方便安全的使用,這點都是與會者提出希望改善之所在。
 安全、好騎是自行車道的基礎,高難度的自行車道可以吸引專業車友,但對於一般民眾親近性不足;因此,如何在南竿地區打造出一條適合所有人、甚至觀光客都可以騎乘的車道引發討論。目前福清道是最適合一般人騎自行車的環境,從福澳運動場可以一路延伸到清水,再來清水往珠螺的兩條道路,即珠山電廠前外環道路及後方的濱海大道,如果可以改為單行道,增加一段的自行車專用道,打造一迴圈適合大眾安全騎乘,不但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益,也不影響原用路人權益;因此,交通局亦正進行民意調查,以便納入道路使用變更的施政參考。
 馬祖景觀、氣候、悠閒的生活氣氛,絕對是個結伴騎乘自行車的好地方,打造更具親近性的自行車道,讓馬祖老老小小都能加入自行車騎乘行列,成為重要休閒運動之一,相信絕對是個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