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四座海淡廠的代操作合約明年十月到期,縣府日前開會決定採用合併委託廠商經營,強化招標契約,註明需進用馬祖本地人才,辦好輔導訓練與技術轉移。其中落實本地人才進用與培訓還有技術轉移,不論從促進鄉親就業,節省公帑和馬祖人力資源的培訓、發展都是正確的方向。
地區受限於企業投資有限,就業機會稀少且集中於公部門,受到考選法規的嚴格限制,而民間的就業機會則集中在馬祖設點的工程包商還有顧問公司,多元就業、服務業、商業與外包清潔的職缺也有,但不如在公部門和承接公家標案的公司普遍。在如此就業環境下,年輕人除了回流馬祖,離開本地到兩岸三地找工作的也大有人在。
而且不只是工作機會少,高級技術性的人才也有填補的空間。馬祖每年都會招募公部門或工程顧問公司的技術、管理人員,部分需要專業證照的職缺競爭居然沒有想像的激烈,反倒是辦公室行政助理的職位競爭者眾,公家編預算的促進就業職缺也是如此,這當然不能從單一因素來看,有大環境的影響,也有社會錯綜複雜的因素,但顯而易見的一點,就是馬祖缺乏專門技術人才。
缺少技術人才有甚麼壞處?一個海水淡化廠的操作,原本可以由專業技術的公務員或約用技術人員處理,卻因為技術人才短缺,需要請民間公司代勞,雖然引進民間企業的效率,卻增加經費與人力的消耗。
縣府所做的決定,就是在促進地區就業、提升海淡廠經營效率與培養縣府自主管理的能力為著眼,採「合併委託經營」,四鄉五島的海水淡化廠統一由最有利標選出的專業廠商代操作,將來在地專業人員培訓成熟、管理技術移轉妥當,我們認為由縣府組織派員管理,是合約到期之後可以考慮的方向。
想讓鄉親根留在馬祖,必須使他有工作,想讓縣政管理與水、電等公共服務供應能夠有效率,專業的管理與技術人才很重要,妥善引進與培訓在地新血,等他們有朝一日進入縣府,能發揮的才幹肯定強大,不僅省下外包服務的公帑,也替馬祖的縣政累積人才。
進用與培訓本地技術人才是正確的方向
- 20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