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海務組長于哲鑫一行,日前專程來馬了解基層漁民心聲,其間馬祖漁業單位再度針對僱用大陸漁工船隻限制作業水域等規範提出需求,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主管業務為漁業署,屬法令層面問題。馬祖地區地小島散,雖然海域面積廣大,但其實在全球漁源枯竭的前提下,資源十分有限,在海裡討形同在碗裡爭;很多漁民或休閒養殖漁業從業人員,對海域都有不同區域的需求,政府在劃定限制作業海域時,務必兼顧實際需求及符合社會公平正義原則,不能讓部份特定的組織或團體有「整碗捧去」的不當規劃。
馬祖四面環海,在漁業發展上卻也是「四面楚歌」,除了有來自大陸沿海數不可計的越界漁船外,在區內長期存在漁區劃定的爭議。前陣子有釣客在碼頭釣魚,正當大家釣得開心時候,一艘小船靠近下網,壞了大家的興致,其實港區不能下網同樣也不能開放釣魚,特別是劃定在國內商港的區域。僱用外籍漁工及大陸漁工的作業船隻在地區四鄉都有,但過去中央在制定限制作業海域規範時,因對地區特性了解不足,後來經反映將原來的六千公尺限制水域縮短到二千公尺,現在漁民團體甚至建議再縮到離岸六百公尺。漁民團體這項建議所考慮的層面仍不夠多元,我們認為有必要再從長計議、重新評估。
靠海維生的馬祖鄉親很多,有拖網漁船、定置漁船、近岸小船、養殖漁業、休閒漁船,還有很多採蚵挖貝釣魚的鄉親,大家都希望自己需求的海域面積越大越好,但其實海裡的資源就這麼多,過去是誰有本事誰拿去吃,現在是法治社會,政府有責任與義務,站在公平公正客觀的立場,在兼顧各層面需求的前提下,好好的來制定遊戲規則,這個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定,自然也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在經過慎密的考量後再透過立法的程序執行,而此時海巡就要依據大家共同的共識與規定,做管理與秩序的維護。
隨著馬祖漁業環境改變,從過去一包麵粉換一簍黃魚到現在的一斤蝦蛄一百元,新鮮的漁產品是價值不斷提升,也因此大家對海洋生產品都抱著搶奪的心態大小通吃。漁民的生計政府當然要顧,究竟要如何劃定漁區,政府要從多元層面來考量,生態是永續經營的,掠奪式的捕魚只是在加速生態的滅絕,各界應有所體認。資源要做合理的分配是政府施政的大方向與原則,馬祖海域資源確有必要針對多元層面進行重整,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也要把爭議與不平降到最低。
漁區劃定要兼顧多元層面
- 201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