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公德心從小事做起

  • 2010-09-24
 公德心談起來好像非常抽象,又好像事不管己,但其實卻深深影響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環境品質。部分地區民眾公德心仍有待提升,每次大型活動舉辦完滿地垃圾就可以窺知一、二,公廁的使用、開車的禮貌、愛惜公物等,都是檢測公德心的指標,雖是小事但都是影響生活的大事。
 縣運期間幾件小事引發討論,像是公廁打掃、表演場地的垃圾遺留等,最後當然都是主管機關買單,打掃的人邊罵邊打掃,日本不管去哪裡上廁所都非常乾淨,其實打掃的人都一樣,只是在於使用人的公德心,隨手沖水、保持洗手台的乾爽整潔,讓下一個使用者也能享受相同的乾淨環境。
 馬祖公共建設經費不缺,要蓋工程一、兩年就可以完成,但維護常常遇到困難,大家都不願意擔任維護管理機關,因為總是吃力不討好,清水涼亭蓋好沒有幾天,所有的玻璃窗戶就被打破了;介壽海埔新生地公園、親民步道在蓋好時,大家都拍手叫好,但誰是管理機關,在議會還必須經過議員的多次質詢,最後由縣長親自答覆指定。
 這幾年來,大家的生活水準不斷往前邁進,我們更應該要求公德心同步提升,因為自身方便而讓其他人不方便的事,就是缺乏公德心,自身攜帶的垃圾自己帶走、看表演時不要大聲喧嘩、不要隨地丟垃圾、不要製造噪音、不要破壞公物、不要放任自家寵物在巷口大小便、不要開車橫衝直撞、不要任意破壞公物等,由於一己之私,造成其他人的不便與困擾。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個注重功利、講求自我的現代社會,不少人常只想到自己,而沒有考慮到其他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指的正是這種窘況。
 許多人小時候都讀過「公民與道德」,然而,隨著我們逐漸長大與時代更迭,大家反而日漸遺忘這些道德規範,導致公德心式微。 「公德」是維持國家、社會秩序的重要一環,試想一個缺乏公德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情況?或許有人認為,這是個人自由,別人管不著,但卻忽略了真正的自由,是以「不妨礙別人的自由」為前提。社會文明愈進步,民眾的公德素養愈重要,而發揮公德心,就要從個人自己做起,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馬祖推動觀光友善環境,除了熱情有禮外,最起碼的公德心更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更鼓勵大家要有道德勇氣,勇於向缺乏公德心的人說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