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興利後除弊

  • 2010-09-29
 不論是民間企業或是政府部門,面對變化劇烈的環境,其觀念和做法有時要做反身式的思考,掃除過去一成不變的模式運作,或可收到不同的效果;尤以個人主義色彩濃厚、自我中心觀念強重的年代,一個組織,甚至一個國家的運作倍增困難,若仍循舊有機制執行,較難突圍和改變。最近一期天下雜誌洪蘭教授雙週專欄中提到先興利後除弊,值得我們省思。
 一般的觀念作法是在一個組織中遇有狀況或是事務,國事也是如此,多是先除弊,把不好的或是有問題的先汰除,然後再振衰起蔽,問題是組織所執行效果張力有多大;若是換個逆向操作,先興利嘉惠所有成員,進而獲得認同及共識、共鳴,其彰顯的綜效可大於前者。
 前述提到先興利後除弊,值得我們省思的是引例一個大學學院系主任換上資淺新手,原先大家都不看好他,但沒想到他做下來卻深得人心,他以先興利再除弊的反身式思考運作,在系內對外爭取預算、福利,他做了以後再分配利益給所有老中青三代教授,非少數獨享,等到掌握三份之二的票數後,然後再切入除掉舊習。
 另一個相同例子,當人體內發現惡性東西,一般的作法先是盡快切除,以免惡化蔓延,但反向作法是在切除之前,先調整生活環境、方式以及作息、飲食多吃蔬果有抑制血管生長的因素,可以餓死癌細胞,甚至心情轉換,把體內元氣養足再進行切除,後者作法是避免先切除而造成元氣大傷,以及不做體質調整,這個惡質化的東西會再重生。
 以上兩個例示,隨著環境改變、觀念也要做轉換,以先興利後除弊作法,一般性的作法幾乎是先除弊,大刀闊斧的列舉弊端除之,問題是對事的處置,忽略了人的處理,國家治理也是如此,嚴苛律令廣布,掃除不良惡習,其方向當然正確,但是否同步考量振興經濟時效,先解決人民就業生計;再者,是再轉身投向復甦經貿,提升就業,民心再等待的耐心會減弱。
 大至國家,小至機關組織、家庭,就部門公務枝微末節或是行政運作在圍繞,而不破解傳統組織文化,依舊積重難返;若改變舊有運作模式,大力對外爭取計畫,喚起成員執行成就感,並維護力守權益福利,也及興組織之利,得到共識、共鳴,其執行的張力則不可限量。
 先除弊常常會因噎廢食,公部門生怕圖利他人,什麼事情都不敢做,什麼決策都不敢下,行政效能就低弱,綁住了國家及區域不能大步向前進,會錯失了無數的良機。